解读儿童食物过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儿童食物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蛋白产生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包括严格回避过敏原、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1、免疫机制
食物过敏属于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机体误将食物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等,婴幼儿期以牛奶蛋白过敏最为多见。过敏反应通常在进食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需与食物不耐受进行鉴别。
2、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为主,约80%患儿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包含呕吐、腹痛、血便;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痒、喘息甚至喉头水肿。严重过敏反应可导致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非IgE介导的过敏可能表现为迟发性湿疹或直肠结肠炎。
3、诊断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筛查致敏原,但需结合临床病史判断。食物激发试验是确诊金标准,须在医疗机构监护下进行。对于非IgE介导的过敏,可能需要采用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或内镜检查确诊。
4、管理策略
严格回避致敏食物是核心措施,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建议家长制作饮食日记记录可疑食物。轻度过敏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严重过敏患儿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
5、营养替代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应选择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鸡蛋过敏患儿需通过肉类保证蛋白质摄入。对多种食物过敏的儿童,建议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引入新食物时应遵循单一品种、小剂量、渐进式原则。
家长需定期清洁儿童餐具和玩具避免交叉污染,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过敏信息。建议参加过敏知识培训课程,掌握急救技能。建立过敏应急卡片注明致敏食物和急救措施。随着免疫系统发育,部分儿童3-5岁后可能逐渐耐受牛奶、鸡蛋等过敏原,但坚果类过敏往往持续终身,需通过定期复查调整管理方案。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以前不过敏现在怎么过敏了
- 2 头孢过敏过敏怎么处理
- 3 头孢以前不过敏现在怎么过敏了
- 4 花粉过敏有哪些症状过敏
- 5 为什么以前喝酒会过敏现在不过敏
- 6 一直不过敏突然过敏了
- 7 过敏有什么特点?
- 8 如何确定自己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