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对妊娠的影响是什么

65869次浏览

乙肝可能对妊娠产生母婴传播风险、加重肝脏负担、增加妊娠并发症概率等影响。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播给胎儿妊娠期肝脏代谢压力增大可能诱发肝功能异常,同时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风险。

1、母婴传播风险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传播、产后哺乳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新生儿。高病毒载量孕妇的传播风险更高。建议孕妇在妊娠中晚期检测HBV-DNA水平,若病毒载量超过一定阈值,需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酯片等抗病毒药物阻断传播。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2、肝脏负担加重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肝脏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同时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脏处理,可能加重原有肝损伤。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表现。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证充足休息和优质蛋白摄入。

3、妊娠并发症

乙肝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的概率高于健康孕妇。病毒活动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产时出血风险。建议加强产前检查频率,提前备好凝血因子制剂,分娩时选择具备肝病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4、胎儿发育影响

重度乙肝活动可能通过营养不良、宫内感染等途径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增加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等风险。但规范管理的乙肝孕妇通常可生育健康婴儿。需通过超声密切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干预。

5、产后管理挑战

乙肝产妇哺乳期需评估病毒载量决定喂养方式,高病毒载量者建议人工喂养。产后肝功能可能出现波动,需继续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

乙肝孕妇应建立专属产检档案,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1次全面肝功评估,避免摄入酒精和肝损药物,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分娩后新生儿需完成0-1-6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产妇需在产后6周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保持良好心态,绝大多数规范管理的乙肝孕妇可安全度过妊娠期。

相关推荐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可维持多久的有效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体内的有效免疫时间一般为2-6个月,具体维持时间与个体免疫状态、注射剂量等因素相关。
01:53
出生打过乙肝疫苗以后还需要打吗
如果发现抗体比较低,低到30、50,或者100以下水平,可以再补打一针乙肝疫苗,使抗体能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有效的水平。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中国把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一。每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会接种乙肝疫苗。但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产生的抗体不是终生持续存在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的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体的数值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保护作用了。出生以后虽然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不是终生都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过些年要进行抗体的监测。
抽血查乙肝需要空腹吗
正常情况下检查是否患有乙肝及肝功能情况,首先需要检查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也就是常说的乙肝五项,俗称乙肝两对半,这项检查不会受到进食的影响,所以不需要空腹。其次,需要进行检测肝脏功能,一般常规检查肝功五项,检查的某些项目指标,由于会受到饮食的影响,所以是需要空腹来检查的。再有,必要时需要做乙肝病毒DNA的检查,这项检查也不会受到进食的影响,所以也不需要空腹。乙肝六项中,如果第一项阳性,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是乙肝携带者。而如果第二项阳性,也就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他的指标都正常,说明打过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力,不用担心会被乙肝病毒所感染。
语音时长 01:19

2021-06-09

82602次收听

家里人有乙肝会传染吗
乙肝有一定传染给家人的几率。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的肝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体液、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临床中乙肝往往会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因为作为家人,生活当中往往会有一些密切的接触,有可能会发生血液、体液的暴露。如果没有自身保护性的抗体,在接触到一定量的病毒以后,有可能会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另外夫妻之间有可能通过性途径进行感染,由于体液当中含有一定量的病毒,在进行性接触过程当中造成病毒的感染。但是成人接触到乙肝病毒以后,往往可以发生自发性的清除,而不容易转为慢性携带者。对于儿童来说,应该加强预防,避免一些血液、体液的暴露,其中应该及时的接种乙肝疫苗,这才是最为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所以平时就应该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只有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尽量避免乙肝的传播和传染。
语音时长 01:31

2021-06-09

62879次收听

01:42
乙肝预防针需要长期打吗
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在出生的时候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其实是可以保护终身免疫的,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些人可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抗体就逐渐消失了,已经是比较低的状况了。建议在10岁左右的时候复查一下乙肝的抗体,看看是不是还是有抗体的状态。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对保护抗体存在是没有问题的,一般乙肝接种疫苗之后是可以长时间的保护,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的,可以产生持续的保护作用。 乙肝疫苗的注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都是可以免费接种的。
01:37
转氨酶高是乙肝吗
转氨酶升高见于各种疾病,不仅乙肝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脂肪肝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喝酒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有时剧烈的体育活动,剧烈锻炼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尤其是谷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还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系统肝炎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不只是乙肝引起的,其他病毒学的因素、病毒感染或者非病毒因素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患者要到医院诊断,明确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然后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01:39
乙肝患者能吃韭菜吗
乙肝病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特别忌口,可以吃韭菜,因为乙肝病人大多数情况下消化功能基本正常,只要乙肝得到有效控制,消化功能并不会受到特别影响。在平时饮食中也没有特别的禁忌,韭菜也可以吃,只是吃多韭菜可能会出现烧心、反酸的症状,但不一定是因为乙肝病情发生变化,所以正常饮食即可。多数情况下乙肝的病人饮食没有特别禁忌,可以吃韭菜,但如果吃后感觉烧心、不舒服,可以尽量少吃,如果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乙肝吃什么对身体好
肝是人体一个重要器官,它可以帮助代谢体内药物、酒精、脂质和有毒物质,将其分解或者以原形排出体外,为了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乙肝患者对饮食的要求是很高的,在选择食物的时候都应该遵循“低脂、无酒精、忌辛辣刺激”的原则,那么乙肝吃什么对病情有帮助呢。
乙肝小三阳能活多久
乙肝小三阳携带者对寿命没影响,若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或肝癌,可导致短期内死亡。
乙肝血液传播吗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母婴传播;二、血液传播;三、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是指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围产期通过血液将HBV传染给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液传播常见有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等。目前体检项目中往往包括乙肝五项,如果乙肝五项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建议滴度超过100IU/L,以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目前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HBVDNA筛查,采取安全注射措施,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已较少发生。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0

55762次收听

02:15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是什么意思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出现,代表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指标主要有5个,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还有核心抗体,也就是两对半。实际上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应该包括三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也是其中指标,只不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存在于乙肝病毒最核心部位很难被检测到,所以检测都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核心抗体又分为IGM型和IGG剂型。如果是感染现症或近期感染,再感染2-4天左右,就可以出现核心抗体IGM阳性。而在感染5-10周时候,基本上可以出现IGG抗体阳性。
乙肝疫苗第二针可以推迟打吗
乙肝疫苗一般需要打三针,一些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接种第二针,是可以推迟疫苗接种时间的,但不宜超过48天,否则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效果。第二针与第三针的接种时间也不宜间隔太长时间。
乙肝表面抗原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常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什么是乙肝活动期
乙肝的活动期就是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内存在,对肝脏引起了一些损伤,也就是有肝炎的这一段时期叫做肝炎的活动期,或者叫做乙肝的活动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乙肝病毒直接引起的肝脏损伤,而是乙肝病毒在肝脏内的存在,被人的免疫力发现后,人的免疫力杀灭病毒的同时把肝脏也损伤了。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它存在的场所就是肝细胞。人的免疫力、免疫细胞、各种抗体去抵抗病毒时也会损伤肝细胞,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出现一些肝功能的不正常。这个时候就是需要给乙肝病人进行治疗的一个时期。
语音时长 01:32

2019-01-24

68542次收听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是肝炎发作之后的乙肝病人,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如果肝炎发作得非常剧烈,转氨酶升高超过200,或者出现胆红素升高,这时候可以短期的使用一些保肝的药物。如果出现了肝衰竭,需要评估是不是要做肝移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治疗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抗病毒治疗还不能够根治乙肝,还是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第一类是需要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干扰素类药物。在干扰素中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每两天需要注射一次的普通干扰素,第二种是可以每周注射一次,就能够达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长效干扰素。因为长效干扰素具有方便性,不用每两天就打一针,而是一星期才需要打一针。第二种的有效率也比普通干扰素要高一些,所以现在长效干扰素的使用率是越来越高。但是干扰素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副作用非常的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打干扰素之后都会面临着发烧、白细胞的下降,有一些人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者减退,有一些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甚至还会影响极少一部分人的情绪,使他们变成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还有可能会自杀。所以干扰素的治疗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得是在对治疗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让病人使用干扰素进行长期的乙肝抗病毒治疗。除了干扰素以外,还有一类药物就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的少,而且有效率也非常高,现在已经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及的一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核苷类的药物中,现在最为推荐使用的就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中国即将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药物叫做丙酚替诺福韦酯也会上市。这三种药物是强效低耐药,而且是副作用非常少的药物,所以被称为一线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只需要每天吃一片,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吃药之后可以每半年做一次监测,就能够了解药物的有效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因为它的简便有效而在全国的广泛使用。但是这些药物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停药指征,很可能用药之后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使用,也就是说停药变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些口服药物非常有信心。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些口服抗病毒药物已经使乙肝不是一个病了,而是让乙肝病人变成一个每天比别人多吃一片药的健康人。
语音时长 05:05

2019-01-24

6007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