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对妊娠的影响是什么

65869次浏览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的。

在没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型肝炎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大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小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在我国,有8%的孕妇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为e抗原(+)的“大三阳”感染者。因此,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不会造成胎儿畸形。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后,病毒往往很难清除,导致感染慢性化。科学家们发现,年龄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发展成慢性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

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出生后几乎100%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则有90%的孩子转为慢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很快下降,<2岁时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成年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能抵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清除病毒或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只有2%~6%免疫力低下者才会转为慢性感染。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的重要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是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最主要的措施。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

但是,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仍有大约10%的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 IU/ml)的母亲所生后代母婴阻断失败。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孕28周)以后。这些高病毒载量的母亲如果在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可以有效地降低母亲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率。

医生们认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到7个月(28周)左右重要器官已经基本发育完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不大;而妊娠晚期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险时期,已经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后高病毒载量的母亲所生后代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可提高到95%~99%以上,明显降低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妊娠中后期如果检测HBV DNA 载量>2×106 IU/ml,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于产后1~3个月停药,并加强随访和监测。”

相关推荐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洗澡吗
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不是很高,但是也要积极的预防。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接种的当天或者是一、两天,可能会有低热,身体有一些不适感。再有就是注射的针眼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个别人会出现硬结,还有人可能会发生一些皮疹、过敏反应等,这些发生率不是特别高,但临床上也是可以见到的。所以,为了避免接种以后注射部位针眼感染,所以不建议接种以后当天洗澡,可以第二天再洗澡。而且注意针眼的局部伤口,针眼部位要注意清洁,不要用力搓、揉,避免局部红肿的情况加重。
语音时长 01:05

2021-07-09

80415次收听

01:51
喝酒能不能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当天和接种后的两三天内不要喝酒,不要吃容易过敏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就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即便有不良反应发生,也会使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下降。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表面抗体,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接种了疫苗以后,有一部分人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低,但是也应该注意不良反应,尽量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当天或第二天有体温低热,还有的人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还有的人有点轻微的过敏,出现皮疹等。
01:53
出生打过乙肝疫苗以后还需要打吗
如果发现抗体比较低,低到30、50,或者100以下水平,可以再补打一针乙肝疫苗,使抗体能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有效的水平。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中国把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一。每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会接种乙肝疫苗。但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产生的抗体不是终生持续存在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的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体的数值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保护作用了。出生以后虽然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不是终生都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过些年要进行抗体的监测。
01:51
入职体检有乙肝五项吗
一般不查乙肝五项。国家曾经出台一个政策,为了避免歧视乙肝,像公务员的体检都没有乙肝五项的项目,但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在入职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的,如乙肝五项的项目,比如餐饮业、食品加工、幼教等,是行业要求的一个特殊性,可能在入职体检时要增加乙肝五项。入职体检主要是来排查一些传染病以及心脑血管的严重疾病,常用的检查是,拍胸片看有没有结核,做心电图了解心脏情况,抽血化验肝功生化、肾功能,了解一下心肾功能有无慢性疾病的存在。
02:55
乙肝病毒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乙肝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及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接触传播等,传染性的强弱与患者体内的病毒量成正比。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有4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此外,性生活传播、血液传播也是乙肝较常见的传播途径。虽然乙肝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及乳汁中均可能存在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在唾液的含量很低,所以共餐行为一般是不会导致乙肝的传播。
乙肝的症状及表现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一直以来,乙肝都严重影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由于多数无症状,所以大家更要警惕,日常要多了解乙肝的常识,及时的做好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乙肝的症状及表现都有哪些呢?
患乙肝的危害有哪些
感染乙肝病毒不管是对于患者或是正常人都带来不便,由于人们对乙肝的错误认知,乙肝的传染性和危害度被无限的放大,乙肝歧视也随之出现,人们的冷眼、就业的压力、还有病情恶化的担心、治病的花费等等都给乙肝患者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患乙肝的危害有哪些吧。
转氨酶升高就是乙肝吗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和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种酶。转氨酶是肝脏的一个晴雨表,当转氨酶升高就有可能是乙肝。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转氨酶升高都是乙肝,也可能是服用了药物,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
乙肝就是慢性肝炎吗
慢性肝炎和乙肝之间有着区别,乙肝并非是慢性肝炎,这两种疾病之间引发的原因有所区别,另外两者之间的症状也有所区别,所以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些内容,自然也可以达到分辨的效果,也可以了解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疾病,也希望病人需要重视。
乙肝有哪些症状
乙肝是传播疾病,感染hbv后,患者年龄、病情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乙肝常见症状有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肝区疼痛以及肝脾肿大等。一、身体虚弱。患者会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伴有发热、发烧等症状出现,部分还有失眠、多梦等症状;二、消化不良。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逐渐减少,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干呕、讨厌油腥、上腹部不舒服、腹痛腹胀等症状;三、肝部疼痛。慢性乙肝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疼痛感出现。部分患者右上腹部、右季肋骨轻微疼痛、压痛、隐痛或叩击疼痛。若肝部剧烈疼痛,要注意排查其他病变,如肝癌、肠胃炎等;四、肝脾肿大。有炎症、充血与水肿等症状出现。乙肝晚期患者大量肝细胞被破坏,纤维组织萎缩、肝脾萎缩。
语音时长 02:06

2020-02-13

64584次收听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能转阴吗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不能转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进入肝细胞内,HBV-DNA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也就是cccDNA,cccDNA转录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DNA及翻译各种蛋白。而核壳蛋白(HBcAg)是病毒结构蛋白,参与HBV复制,还具有极强免疫原性,极大多数感染者都产生anti-HBc,有T细胞免疫应答。anti-HBc是既往或现症HBV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急性HBV感染早期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型anti-HBc,随后逐渐消失,随之IgG型anti-HBc抗体产生。anti-HBc产生后,无论病毒是否清除,常可持续存在终生。一直以来,anti-HBc是判断个体是否曾被HBV感染的重要指标,一般不会转阴。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10

58061次收听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愈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能治愈的,目前对于乙肝没有根治性的特效药物,目前的核苷(酸)类似物都是起到抑制病毒作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年龄较轻,HBVDNA定量水平(通常>2×107IU/mL)较高,血清HBsAg(通常>1×104IU/mL)较高、HBeAg阳性,但血清ALT和AST持续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这种情况无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并注意健康的生活,避免饮酒和进食高脂油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往往需要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0

66486次收听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偏高怎么办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偏高是一种好的表现,这时候说明患者不会感染到乙型肝炎了,患者就可以放心了。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情况越好,如果体内乙肝表面抗体不足的时候,就说明很容易感染到乙肝,需要打乙型肝炎的疫苗来加强抗体。如果患者就给你过检查后,DNA也正常的话,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在注意日常的保护即可。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语音时长 03:24

2019-01-24

55968次收听

02:13
打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如果没有发现产生抗体,可以再加打三针,直至三针打完。第二种是加大疫苗剂量,因为不同的人产生的乙肝疫苗刺激性反应不同。第三种可以更换乙肝疫苗接种。如果以上都不行就顺其自然,一般这种人得乙肝的几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