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儿童肾病的治疗特点
儿童肾病治疗需兼顾生长发育需求,以药物控制为基础,结合营养管理与定期监测,具有低毒性、个体化、多学科协作三大特点。
1、低毒性用药
儿童肾病常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作为基础治疗,但会严格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以减少生长抑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的使用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肝肾损伤。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用于难治性病例时,需评估感染风险。
2、个体化方案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儿多对激素敏感,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常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需结合病理类型、年龄及并发症调整,如合并高血压者需联用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青春期患儿需特别注意激素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3、营养管理
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水肿期限制钠盐在每日2克以下,使用亚麻籽油替代部分食用油补充ω-3脂肪酸。定期检测血钙、维生素D水平,预防骨质疏松。
4、生长监测
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激素治疗期间生长速度下降超过2个百分位数需调整方案。骨龄检测每年1次,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青春期患儿需评估性发育分期。
5、多学科协作
肾内科医生主导下,联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心理科干预焦虑抑郁情绪。学校需配合调整体育课强度,疫苗接种需避开免疫抑制期。终末期肾病患儿需提前规划肾脏替代治疗过渡方案。
儿童肾病治疗期间家长需记录每日尿量、血压及用药情况,避免剧烈运动但应保持适度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饮食注意分餐制预防感染,外出佩戴口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周期通常需1-2年,部分患儿可能复发需长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