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樗子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土樗子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敷贴、煎汤内服、研末冲服、配伍入药、熏洗患处等。土樗子是中药椿皮的俗称,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血等功效。
1、外用敷贴
将土樗子研成细粉后与醋或蜂蜜调匀,外敷于患处可缓解皮肤溃疡、湿疹瘙痒。土樗子中的苦木素类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其鞣质成分可促进创面收敛。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过敏体质者应小范围试用。
2、煎汤内服
取土樗子饮片加水煎煮后服用,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导致的带下黄稠、痢疾便血。其有效成分如臭椿酮可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煎煮时需先浸泡30分钟,建议每日用量控制在6-12克,脾胃虚寒者慎用。
3、研末冲服
干燥土樗子经炮制后研磨成粉,温水送服可改善崩漏、痔疮出血。该用法能保留更多活性成分,其中没食子酸等酚类物质可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力。建议每次用量不超过3克,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出血量多者应及时就医。
4、配伍入药
土樗子常与黄柏、白芍等配伍组成复方,如椿皮丸可增强清热止带效果。配伍后能协同调节免疫功能和抗菌活性,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等病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寒凉药物过量同服。
5、熏洗患处
土樗子煎液熏洗可用于外阴瘙痒、肛周湿疹等病症。其挥发油成分可通过蒸汽渗透发挥抗炎止痒作用,熏洗温度应保持在40℃左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皮肤破损处禁用。
使用土樗子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与寒凉性质中药同用。孕妇及经期女性禁用,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等反应需立即停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具体证候选择用法,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及时就医。外用制剂需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内服时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