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可通过发病时间、黄疸程度、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区分。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结合胆红素检测确诊。
生理性黄疸多见于足月健康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每日上升速度较慢,峰值不超过220μmol/L,皮肤呈浅黄色且局限于面部和躯干。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吃奶、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无须特殊治疗,适当增加喂养次数有助于胆红素排泄。日光照射时需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射。
病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上升迅速,每日增幅超过85μmol/L,足月儿峰值超过220μmol/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黄疸可能蔓延至四肢及手足心,伴有发热、呕吐、抽搐、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病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闭锁等。需立即就医进行蓝光治疗,严重时需换血或手术干预。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黄疸出现时间及变化趋势。若发现黄疸进展快、范围广或伴随异常表现,应及时检测经皮胆红素或抽血化验。母乳喂养者需排除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期间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