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缝隙痛怎么了
脚踝缝隙痛可能与韧带损伤、骨关节炎、肌腱炎、痛风性关节炎、距骨软骨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治疗。
1、韧带损伤
脚踝韧带扭伤或撕裂是常见原因,多因运动时足部内翻导致。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冰敷制动,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洛索洛芬钠贴剂缓解疼痛。
2、骨关节炎
中老年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引发疼痛,晨起僵硬明显,活动后减轻。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可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或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3、肌腱炎
胫后肌腱或腓骨肌腱反复劳损会导致炎症,表现为行走时缝隙处刺痛。超声检查可确诊。建议减少负重活动,使用酮洛芬凝胶局部涂抹,必要时进行冲击波治疗。
4、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诱发急性炎症时,脚踝缝隙会出现红肿热痛,血尿酸检测可辅助诊断。急性期需服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期用苯溴马隆片控制尿酸。需严格低嘌呤饮食。
5、距骨软骨损伤
创伤或长期应力作用可能导致距骨顶软骨缺损,MRI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关节镜清理,严重者需进行微骨折术或软骨移植术。术后需佩戴支具保护。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支撑。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冰敷脚踝15分钟。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深绿色蔬菜。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明显肿胀发热,须立即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避免自行按摩或热敷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