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怎么治疗
吸入性肺炎可通过体位引流、氧疗、抗生素治疗、支气管镜灌洗、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吸入性肺炎通常由误吸食物、胃内容物反流、吞咽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体位引流
采用头低脚高俯卧位帮助排出误吸物,适用于神志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操作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引流过程中发生窒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需谨慎调整体位角度。
2、氧疗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湿化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对于二氧化碳潴留风险者需采用文丘里面罩控制氧浓度。严重低氧血症可能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支持。
3、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使用覆盖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需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用药,合并肺脓肿时疗程需延长至4-6周。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需警惕二重感染风险。
4、支气管镜灌洗
通过支气管镜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适用于大量误吸或存在肺不张患者。操作前需评估心肺功能,严重低氧血症者需在机械通气支持下进行。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继发感染。
5、机械通气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设置呼气末正压改善氧合。需每日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脱机时机,长期机械通气者需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期间应保持半卧位休息,床头抬高30-45度预防再误吸。康复期建议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选择易消化软食,少量多餐。注意观察咳嗽咳痰变化,若出现发热加重或痰量增多需及时复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同步控制糖尿病等原发病,定期复查胸部影像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