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孩子手骨折
儿童手部骨折可通过局部肿胀、异常活动、疼痛拒按、功能障碍及畸形表现等特征判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1、局部肿胀
骨折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血肿形成,表现为受伤部位明显膨隆,皮肤发亮且温度升高。肿胀多在伤后1-2小时快速进展,可能伴随皮下淤青。家长发现儿童手部突发肿胀时,可用冰袋隔毛巾冷敷,避免揉搓患处。
2、异常活动
正常骨骼不应出现的关节外活动是骨折典型特征。如手指中段出现横向摆动或旋转活动,提示骨干连续性中断。此时需用硬纸板等临时固定,保持患肢制动,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
3、疼痛拒按
骨折疼痛呈持续性锐痛,触碰或轻微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他人接触伤肢。家长可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保护性姿势,如将手藏在胸前避免触碰。
4、功能障碍
骨折会导致手部持物、抓握等动作受限。年龄较大儿童可尝试让其做握拳动作,若某个手指无法屈曲或力量明显减弱,可能存在指骨骨折。但测试时动作需轻柔,避免二次伤害。
5、畸形表现
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或旋转畸形,如手指呈现Z字形弯曲、掌骨凹陷等。但青枝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弯曲,需通过X线检查确认。发现畸形时禁止自行复位,应保持原体位就医。
儿童手部骨折后需限制患肢活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肿胀,可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等食物。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注意观察手指末梢颜色和温度变化,如出现苍白、麻木需立即就医。日常活动时需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从高处跌落或参与高风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