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多久可以下地走路
骨折后下地走路的时间一般为4-12周,具体时间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年龄及康复情况有关。
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锁骨骨折等,通常4-6周可逐步负重活动。下肢稳定性骨折如腓骨骨折、跖骨骨折等,需6-8周后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负重。股骨颈骨折、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等严重损伤,需8-1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可能比成人缩短1-2周康复时间。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X线片,确认骨痂形成情况。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或延迟愈合。康复训练应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拄拐部分负重,最后完全弃拐行走。营养补充需注重钙质、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
骨折患者下地前需经医生评估,确认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压痛及异常活动。行走初期建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分担体重,避免摔倒造成二次损伤。康复期间如出现肿胀加剧、疼痛复发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长期卧床者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通过踝泵运动、气压治疗等措施改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