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传染乙肝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常见传染情况包括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不规范医疗操作等。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是主要传播途径。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牙科器械,或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残留血液的个人物品均存在风险。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感染。
2、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分泌物或血液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宫内感染和产后哺乳传播概率较低,但病毒载量高的母亲风险相对增加。目前我国对所有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的阻断措施。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乙肝病毒。多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概率,但皮肤黏膜破损时仍有感染可能。
4、医源性暴露
医务人员在手术、采血等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时可能感染。输血或血制品筛查不严格的情况在1993年前我国曾为主要传播途径,现经核酸检测已基本杜绝。透析患者共用设备也可能造成传播。
5、日常生活接触
共用餐具、拥抱等日常接触通常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但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携带者时,长期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如指甲剪仍存在理论风险。唾液传播需要口腔黏膜破损且病毒载量极高时才可能发生。
预防乙肝传播需接种疫苗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意外暴露后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分娩并做好新生儿联合免疫。日常接触不必过度恐慌,但建议家庭成员进行血清学筛查。若存在高危行为或疑似暴露,应尽快就医评估并进行暴露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