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状一般都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易骨折及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痛多为弥漫性钝痛,在久坐、久站或弯腰时加重。疼痛源于椎体微骨折或变形,可能伴随肌肉痉挛。早期疼痛间歇性发作,后期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建议通过骨密度检测明确诊断,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
2、身高变矮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身高逐渐降低,累计身高减少可能超过3厘米。这种改变往往在数年内缓慢发生,患者可能仅感觉衣物变长。定期测量身高有助于早期发现,确诊需进行脊柱X线检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进展。
3、驼背畸形
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胸椎后凸增加,形成驼背。这种畸形会影响呼吸功能,增加跌倒风险。使用支具保护脊柱可减缓畸形发展,严重者可能需要椎体成形术治疗。日常应避免搬运重物等增加脊柱负荷的活动。
4、易发骨折
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腕部、髋部或椎体骨折,常见于跌倒时用手撑地或臀部着地。骨折愈合较慢,可能遗留功能障碍。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居家防滑设施,使用髋部保护器。药物治疗可选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吸收药物。
5、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骨折风险,患者常减少日常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和平衡能力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担,是安全的选择。必要时可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改善骨质量。
骨质疏松患者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等食物补充。适量晒太阳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居家应保持地面干燥整洁,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出现持续骨痛或身高明显变化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