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亢药物的副作用
抗甲亢药物可能引起皮疹、肝功能异常、粒细胞减少、关节痛、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抗甲亢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皮疹多发生在用药初期,表现为皮肤瘙痒或红斑,轻度皮疹可继续观察,严重者需停药。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用药前需评估肝功能基础值,用药后定期复查。粒细胞减少是较严重的副作用,可能诱发感染,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关节痛多见于大剂量用药时,通常为一过性,可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建议餐后服药减轻刺激。
服用抗甲亢药物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或皮肤黄染等肝功能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就医。用药期间不建议自行调整剂量,所有治疗方案变更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长期用药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药物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