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峡炎的护理方法
小儿咽峡炎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补充水分、控制环境温湿度、避免交叉感染等方式护理。小儿咽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儿童漱口水清洁口腔,每日重复进行3-4次。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温水轻柔擦拭牙龈及颊黏膜。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病原体附着,缓解咽部充血症状。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若出现口腔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
2、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羹等。避免酸性、坚硬或过热食物刺激咽部。少量多餐喂养,每日可分5-6次进食。适当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有助于黏膜修复。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保持清淡饮食。
3、适当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蜂蜜水,每日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可选用吸管杯减少吞咽时的疼痛感。发热期间可适当增加补液量,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观察排尿情况,确保每4-6小时有一次排尿。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或含糖量过高的果汁。
4、控制环境温湿度
维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源并清洁设备。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向患儿。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缓解呼吸不畅。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颈背部温热无汗为适宜。
5、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餐具、毛巾需单独消毒处理,煮沸消毒需持续10分钟以上。看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发病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暂停集体活动。家庭成员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做好隔离防护。恢复期仍须观察1-2周,注意有无复发迹象。
护理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观察有无嗜睡、拒食、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确保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脱水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平时可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儿童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