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黄水怎么办呢
耳朵流黄水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清理分泌物、口服抗感染药物、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治疗。耳朵流黄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湿疹继发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避免游泳或洗头时进水,可用无菌棉球堵塞外耳道。生理性渗出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禁止自行掏挖耳道,以免加重黏膜损伤。若伴有瘙痒需警惕真菌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培养。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化脓性中耳炎伴穿孔时禁用酚甘油滴耳液。用药3天无改善需调整方案。
3、清理分泌物
医院常用负压吸引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脓液。家庭护理可用蘸取双氧水的消毒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口,禁止深入耳道。耵聍栓塞合并感染时需由医生用耳内镜取出,自行处理可能导致鼓膜损伤。
4、口服抗感染药物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罗红霉素分散片适用于急性中耳炎。伴随发热需联合解热镇痛药。用药期间观察听力变化,长期流脓者需做药敏试验。儿童用药需按体重调整剂量。
5、鼓膜修复手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膜大穿孔时,需行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术前需控制感染,术后避免用力擤鼻。外伤性穿孔多数可自愈,持续2个月未愈合者考虑手术干预。术后3个月禁止乘坐飞机。
日常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洗浴时佩戴防水耳塞。出现耳痛、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恶性外耳道炎。康复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限制辛辣刺激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分泌物性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