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更好理解孩子的成长

64445次浏览

为了使孩子成才,父母往往在早期教育上加大投资,背诗歌、学外语、学识字……。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但是,在关心孩子成长需要的同时,父母切莫忘记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要满足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父母的爱心恰恰是最好的早期教育。正如没有父母的喂养,婴儿就不能存活,没有爱心的教育,婴儿的心理成长也会留下遗憾。

随着婴儿第一声啼哭,新的小生命降临了。父母满心欢喜地将所学的育儿知识全都派上了用场,比如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等。当然,父母也不会忽视智力开发,比如音乐、美术、舞蹈、玩具等。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照顾日益精细,总希望孩子聪明可爱、身体健康,于是各种益智、增高等产品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青睐。实际上,婴儿的生理发育由自身的体质或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育同样如此。爱心就是尊重这种发展规律,给婴儿足够的发展空间。

孩子的心理也在成长

一岁的孩子几乎没有能力忍受挫折,忍受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如果遭受挫折将会大哭大闹或者情感漠然,因为它无法在心理上将自己与母亲的身体做适当的分离。相反,如果在3岁儿童身上,就可以容许这样的分离,也能耐受与挫折有关的紧张状态,至少会持续一小段时间而不会过度焦虑。另一方面,如果一岁的儿童与母亲分离而没有明显的焦虑,则透露出这个婴儿可能和母亲的关系失败。同样,如果3岁儿童无法与母亲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分离,那么他至少在控制焦虑紧张情绪上是失败的。同样,6岁与16岁儿童相比,则有更大的差异。

儿童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成长需要。爱心妈妈应该相伴在婴儿左右,尊重并恰当满足孩子的需要。比如一岁以内的婴儿需要妈妈全心全意的陪伴,每天都看到妈妈的笑脸,让孩子感到安全。3岁的孩子就需要训练与妈妈的适当分离,了解妈妈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有的孩子无法耐受这种分离,那么妈妈必须尊重这种事实,慢慢让孩子学会与自己分离。

不要强求与书本吻合

有的妈妈也会认真阅读各种书籍,知道孩子不同阶段应有的表现,如果自己的孩子未能按部就班地出现这些表现,就会焦虑不安,通过其他方式给孩子施压。父母受累,孩子受苦。是不是满足了大人需要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相反就是坏孩子呢?父母亲的爱心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我们不否认天底下父母的爱心,可是扪心自问,检查一下我们的爱心是否真的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益。6岁的孩子上学了,喜欢玩,不知道学习,父母就给孩子施加很大压力,不允许他们玩。可是6岁的孩子就是处于一种只知道玩不知道学的心理状态,一味强迫孩子,不如先满足他玩的需要,如果强求的办法不奏效,不如不用。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如何才能又玩又学。其实这也是一种接纳、包容的态度。

倾听与肯定是沟通前提

爱心就是无条件地接收,无论他做得好还是不好,他都是我们做父母唯一的孩子。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切口德纳教授提出过一个全新的看法,即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应当包括音乐智能、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7个方面。每一种智能都是以大脑的生理机能为依据,有其生物学基础。在每个人的身上,这7个方面的智能构成了不同的组合,显示了人类能力的多样性。

首先,一个人的智力是全脑功能状态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有些父母所认为的单纯知识的积累;其次,每个孩子的天性不一样,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不完全相同,其智能的组合也绝不会只有一个模式。因此,充满爱心的父母绝不会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想象去发展,而是让孩子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爱与肯定越多,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越强。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由于缺乏爱,他将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孩子说话。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会感到很孤独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安全感。父母还应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给孩子以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有一些父母喜欢这样说——“你总是忘记……”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不要总是讲缺点,这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确实要受到批评,也要私下悄悄地进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对爱、尊重和安全感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沟通。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孤独症
针对孤独症,实际上没有特别理想的药物,主要从心理方面医治孤独症。在治疗时,要观察孤独症患儿是否有多动症、情绪失控、冲动等表现,如果有这些疾病,要把合并症治好,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共病,单独有孤独症,想要治愈孤独症的可能性较低。日常可以带着孤独症患者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尽量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还要做好人际关系训练以及语言训练,可以让患者多表达心理感受,还要学习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1

70342次收听

儿童孤独症严重吗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神经瘤疾病,积极治疗效果也不好,70%患者无法独立生活,治疗时没有特效药物,可通过心理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诱发因素包含遗传性因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或神经内分泌异常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孤独症的症状
孤独症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语言障碍、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不佳、兴趣爱好狭窄、智力异常、社会上交流障碍等,建议通过这些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一定要及早的治疗改善,否则病情严重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有危险。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治疗,为健康负责。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是交流的障碍,患者不能够正常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包括语言方面、肢体交流等。患者基本上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的对视,甚至别人与他对视时,眼神会躲避。大一点的孩子不会主动发起与同伴的交流,这是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还有核心的症状是重复刻板的行为,患者会反反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如反复开关灯、反复开关门、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柜子门或者是开关抽屉等。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反复坐电梯,有的孩子是把各种物体、小汽车、积木、包括家里类似的东西,如瓶子、罐子,摆得很整齐,给他打乱一点就会大发脾气,这也是重复刻板的行为。孤独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执拗,注意全都集中在他重复刻板的行为上,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很困难,而且还会大发脾气,也有的孩子表现比较特殊,可能不存在这种典型的类型,没有明显的重复刻板的行为,但是实际上经过仔细的行为观察和了解后可以发现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这种患者穿衣服时难,他不想穿,但是穿好后要给他脱下来也难,这也是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困难。简而言之,注意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都是最核心的问题。此外,孩子的兴趣可能会很狭窄,不像正常的孩子见到新奇的东西,都会引起注意和兴趣,患者通常感兴趣只有几件事,如看动画片,仅仅喜欢看一两个动画片,患者的兴趣比较狭窄,例如喜欢汽车,看书的时候也只挑有汽车的书看,其它的书他也不感兴趣,或者是某一段时间孩子就喜欢其中一两件事,如某一段时间就喜欢听某一首歌,这都是属于兴趣狭窄的特点之一。还有孤独症的孩子容易出现感觉方面的异常,大部分的患者感觉敏感,他们感觉声音会放大,所以大噪音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痛苦。放炮的声音、吹风机的声音,患者可能都会紧张和害怕,小一点的患者会哭,大一点的患者会捂耳朵;患者对光也比较敏感,例如夏天从屋子里面到外面,正常人会感觉到比较亮,但还不至于引起不适,但是孤独症患者会感觉到不舒适,此时他就会闭眼睛、捂眼睛;患者味觉也很敏感,所以孤独症的孩子很多都有挑食、偏食的情况。少数的孩子感觉方面异常会比较钝,如小婴儿,有的家长会反映打针不哭,正常情况打针肯定要哭,但是孤独症孩子对疼痛的感觉不敏感,但家长往往会认为小孩打针不哭,很乖,但实际上任何与正常孩子的差异,都应该引起注意。总之,孤独症最主要的特点是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的狭窄、还有感觉方面的异常,这是病症四大最主要的特点。
语音时长 05:49

2019-01-25

63138次收听

孤独症是什么原因
孤独症病因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基因的问题,还有环境的刺激等造成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大脑的损伤等因素。目前有比较明确的综合症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但有大脑的损伤并不一定是孤独症,可能还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孤独症病因也有其他的学说,如过敏学说、毒物学说等。总之,孤独症是多因素引起,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
语音时长 01:26

2019-01-25

59098次收听

孤独症检查什么
孤独症病因复杂,目前没有简单的生物学诊断方法。孤独症的诊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观察孩子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孤独症孩子的特点,是否存在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同时也可以辅助进行孤独症的量表、发育测评。因为孤独症的孩子可能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所以一定要进行发育测评。目前国际上有一种叫ADOS测查的方法是针对孤独症孩子,ADOS测评主要是从孩子交流能力的损伤程度来评判,最终的分数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诊断孤独症。这种方法非常耗时耗力,所以很难普及,在国外的收费也很高,在国内个别的机构也可以进行,但是很难大面积开展。因为孤独症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仅靠这种方法来诊断孤独症,可能会耽误很多孩子。
语音时长 02:05

2019-01-25

62888次收听

轻度孤独症需要治疗吗
只要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部分家长期望于把孩子放到正常孩子堆里面孩子就会变好,就想着一定要去正常孩子的机构,而不去康复机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诊断是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他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越小,治疗起来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01-25

60331次收听

02:36
孤独症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有不少家长会好奇孤独症是不是自闭症,大多数家长对自闭症的名称比对孤独症认知的程度更高。孤独症最早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给它命名就叫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一种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07:05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的表现是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和感觉方面的异常。一、患者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包括语言方面、肢体的交流等。二、有重复刻板行为,反反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反复开关灯。三、执拗,场景转换困难。四、兴趣很狭窄,容易出现感觉方面异常,感觉敏感,少数感觉方面异常会比较钝。
03:11
不说话是孤独症吗
不说话不一定是孤独症。孤独症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的主诉是孩子不说话,但实际上,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因为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但是会说话也可能是孤独症。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他可能会自言自语,但他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
03:14
孤独症检查项目
孤独症检查项目有孤独症量表、发育测评和ADOS测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复杂,没有一种化验是针对孤独症的检查。实际上是由有经验的医生观察孩子行为,是不是符合孤独症孩子特点,是否存在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辅助进行孤独症的量表、发育测评和ADOS测查。
02:44
孤独症的治疗
患者一旦诊断为孤独症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了,孤独症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存在交往的障碍,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因为患者有交流的障碍,在正常人群中,也不能有效发起他的交流,甚至其他孩子给他发出友好的交流信号,但是他的回应能力也很弱。如果患者不经过干预和治疗,他的这种能力水平也不能够有效提升,而且孩子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与他的大脑可塑性相关。所以,无论任何程度的孤独症,只要一经诊断,都需要进行治疗。
母亲成为孩子的镜子
母亲的影响之所以重要,心理学家经过对母婴互动行为的系列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眼中看见他自己。”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如此诗意地描述母婴关系互动中母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