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ET
PET一般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PET主要用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
1、技术原理
PET技术基于正电子湮灭效应,通过注射含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探测体内代谢活动释放的伽马射线。常用示踪剂如氟代脱氧葡萄糖能反映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恶性肿瘤细胞因高代谢特性会呈现异常浓聚。
2、肿瘤诊断
PET在肿瘤领域应用广泛,可发现早期微小病灶,鉴别良恶性肿瘤。对肺癌、淋巴瘤、结直肠癌等具有高灵敏度,能发现传统CT难以识别的转移灶,指导临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3、神经系统应用
PET可显示脑血流、代谢及受体分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表现为颞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对癫痫灶定位、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评估具有独特价值。
4、心脏疾病评估
心肌PET能准确判断心肌存活状态,通过检测血流灌注与代谢匹配情况,区分缺血冬眠心肌与不可逆坏死组织,为血运重建手术提供依据。
5、检查流程
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控制血糖,注射示踪剂后静卧避免活动。扫描时间约20分钟,全程无创无痛。检查后多饮水加速示踪剂排泄,24小时内避免接触孕妇及儿童。
接受PET检查后应保持充足饮水,促进放射性物质排出。检查当日避免剧烈运动,哺乳期女性应暂停哺乳48小时。若需重复检查,建议间隔3个月以上以减少辐射影响。检查结果需由核医学科医师结合其他影像综合评估。
相关推荐
02:58
02:10
02:39
02:53
01:3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脑肿瘤是颅内肿瘤吗?
- 2 什么是肿瘤?
- 3 肿瘤是怎样造成的
- 4 肿瘤是怎么产生的
- 5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 6 脑部肿瘤包括哪些肿瘤?
- 7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 8 什么是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