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骨萎缩能恢复吗
牙骨萎缩通常难以完全恢复,但可通过干预措施延缓进展或部分修复。牙骨萎缩主要与牙周炎、骨质疏松、长期缺牙、不良修复体刺激、遗传等因素有关。
牙周炎是导致牙槽骨吸收最常见的原因,炎症会破坏牙周韧带和骨组织,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需通过龈下刮治控制感染,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颌骨密度下降,可能伴随全身骨痛,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颗粒,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长期缺牙区域因缺乏功能性刺激,骨组织会逐渐萎缩,表现为面部塌陷,可通过种植骨粉或自体骨移植进行增量手术。不良修复体如边缘不密合的牙冠可能压迫牙龈导致局部骨质吸收,需拆除后重新修复。遗传性骨代谢异常患者可能早期出现广泛性牙槽骨丧失,需基因检测确诊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血管收缩对骨代谢的影响。饮食注意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佩戴活动义齿者需定期调整基托压力,避免压迫剩余牙槽嵴。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龈退缩时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存剩余骨量。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避免跌倒等外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