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异烟肼片、甲氨蝶呤片、辛伐他汀片、利福平胶囊等。长期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1、对乙酰氨基酚片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该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具有肝毒性。肝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与酒精同服。
2、异烟肼片
异烟肼片作为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其肝毒性机制与个体乙酰化代谢速度有关,慢乙酰化者更易发生肝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甲氨蝶呤片
甲氨蝶呤片作为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可导致肝纤维化。该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肝细胞代谢,累积毒性可能引起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使用期间应每1-3个月检查肝功能,必要时配合护肝治疗。
4、辛伐他汀片
辛伐他汀片等他汀类降脂药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其肝毒性机制与抑制肝细胞胆固醇合成相关,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性肝酶异常。合并肝病、酗酒或与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时风险增加。用药前应评估肝功能,治疗期间定期复查。
5、利福平胶囊
利福平胶囊作为广谱抗生素,与异烟肼联用时肝毒性显著增加。该药物通过诱导肝微粒体酶影响胆汁排泄,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使用具有肝毒性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完善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者应避免高脂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可适当食用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肝病应该吃什么肝病应该吃什么
- 2 肝病怎样合理饮食肝病怎样合理饮
- 3 严重的肝病有哪些
- 4 什么是肝病
- 5 肝病有哪些
- 6 肝病引起什么
- 7 肝病有哪些反应
- 8 严重的肝病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