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肾病的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治疗
伴有肾病的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在感染科和肾内科联合评估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干预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肾功能保护及并发症管理。
1、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可选用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恩替卡韦分散片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肝患者优先使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及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阿德福韦酯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不经肾脏代谢的方案。
2、肾功能监测
每3个月需检测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白蛋白,出现蛋白尿或eGFR下降超过30%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肾小管功能损伤患者需警惕低磷血症和范可尼综合征,必要时补充磷酸盐制剂。
3、并发症管理
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贫血患者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避免过量补铁。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需注意肝素用量调整。
4、免疫调节
乙肝相关肾炎活动期可短期应用醋酸泼尼松片,但需密切监测病毒复制情况。丙肝合并冷球蛋白血症者抗病毒治疗后仍存在血管炎活动时,可考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
5、营养支持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g以下,同时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这类患者需每1-2个月进行多学科随访,重点监测病毒学应答、肾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评估抗体水平。出现乏力加重、尿量减少或水肿明显时应及时就诊。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部分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在病毒抑制后肾脏病变可获得缓解。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