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如何保守治疗
急性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灌肠通便、药物治疗、中医外治等方式保守治疗。急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粪石堵塞、肠道肿瘤、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需绝对禁食直至梗阻缓解。胃肠减压能减少肠管扩张导致的缺血坏死风险,同时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
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液体,纠正因呕吐导致的脱水及低钾血症。每日补液量需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调整,维持尿量在30-50ml/h。
3、灌肠通便
采用温肥皂水或甘油灌肠剂灌肠软化粪便,适用于低位梗阻。灌肠时需注意压力控制,避免肠穿孔,可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内容物排出。
4、药物治疗
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除肠痉挛,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观察肠鸣音变化。
5、中医外治
采用芒硝外敷腹部或吴茱萸热熨包温敷,配合针灸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外治法需避开腹部手术切口,皮肤敏感者慎用。
保守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情况及腹痛变化,若出现持续呕吐、腹膜刺激征需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复查腹部CT,预防性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