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中风离你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8-06-2154583次浏览

脑中风不但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而且目前也趋于年轻化,一旦发作,轻则致瘫,重可致死,它不但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病死率也高,其致残性所带来的自身和家人护理上的痛苦,也是使人谈“风”而色变,故又有“一旦中风,全家发疯”之说。那么,有没有脑中风发生前的“蛛丝马迹”呢?

1、眼前黑蒙出现:突然眼前出现发黑,数秒或数十秒内恢复即所谓的一过性黑蒙,说明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研究发现,眼动脉对缺血最敏感,症状出现最早。所以,发生一过性黑蒙,被视为脑血管病的早期信号。

2、眩晕:对于中老年人突然发生短暂性眩晕来说也应警惕脑中风的出现。因为,眩晕的原因,除高血压、耳源性、眼源性等原因外,小脑后动脉硬化狭窄、血栓、小脑出血等也表现为“天旋地转”。对于有“三高”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

3、手脚麻木:无论是手麻或者下肢麻或者两者兼有,在缺血性脑中风中并不罕见,但有时认为是颈椎病或者是腰椎病往往被忽视。另外,中风有时会表现为肢体不自主运动,单侧或双侧无规则划动或搅动,又自行消失。有人认为,这是脑缺血时脑组织异常放电所致。因这种情况少见,故最易漏诊。

4、突然出现呛咳或吞咽困难:如果同时伴有语言不清者,常常需要注意了,人们常到五官科就诊,而往往忽略脑中风的可能.。其实,脑缺血累及三义神经、舌下神经,常出现以上症状。

5、哈欠连天的出现:这是因为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时,管腔愈来愈窄,脑组织便会发生缺血缺氧,这时就会出现频繁地打哈欠。

6、小中风发作:小中风也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地说,它已是最轻型中风,表现为一过性偏瘫或单肢瘫,只是持续时间短暂,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所以,一般仍将其看作进展性脑中风的先兆。

凡出现上述征兆之一者,均应尽早去医院就医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防止脑中风发作。

当然,一旦出现脑中风发作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处理:

1、首先不要恐慌,保持镇静情绪,让患者不用枕头平卧,头部侧向一边。

2、不时抹去呕吐物,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3、细心平稳地搬运病人,在路上防止颠簸和震动,迅速及时地将病人护送到医院抢救。

相关推荐

02:40
脑中风前兆及应急措施是什么
脑中风病发前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头痛、头晕、恶心、视物不清,或者出现一过性黑蒙、手指突然麻木等症状。开始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就可恢复正常,但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明确诊断,以便能及时治疗。突发脑中风后,不可随意搬动患者,使患者平躺,若伴有抽搐、恶心、呕吐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如果是老年患者应检查是否配有假牙,需要取出假牙,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抢救。在等待120急救的过程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急救药物,如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研究表明其对脑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患者清醒,为抢救赢得时间。
02:51
脑中风的急救方法
脑中风突发时,首先应使患者保持平卧,头部略向后仰,开通气道。如果患者发生呕吐,则应将其脸朝向一侧,避免误吸。如果患者口中有假牙,应及时将假牙取出。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另外,在等待急救的同时,也可遵医嘱,给患者服用等急救药物,能够促进患者清醒,为抢救赢得时间。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出血性脑卒中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脑中风后一般能活多久
脑中风后一般能够活多久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如果是大量脑出血或者是大量脑梗死,患者一般症状较重,多数可能会出现高颅压,严重时引起脑疝,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可以在发病一周之内或者两周之内死亡,也可能会死于并发症,多数于发病两周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死亡。如果是小量脑出血和小面积脑梗死,如果病灶为靠外侧,一般恢复起来较佳,多数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不会影响寿命。如果患者是小的梗死或者出血,为基底节区,一般症状和体征较重,主要为局灶性,可能会留有一定的后遗症,也可能不影响寿命。但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应加强护理,可能会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防止患者死亡的机率增高。
语音时长 01:39

2021-06-10

76605次收听

不明原因晕倒挂什么科
不明原因晕倒,最好是挂急诊科。引起晕倒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因为心脏缺血而出现的昏厥;因为脑中风所引起的晕倒;还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所引起的晕倒。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晕倒,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心脏疾病所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加强心肌收缩力或者增加心脏营养的药物或者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从而改善心脏缺血缺氧的状态;再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晕厥需要降低血糖等处理。如果是不明原因晕倒,盲目的去挂某一个科室,有有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语音时长 01:08

2021-04-19

90452次收听

脑中风是由哪些引起的
引起脑中风的因素分为可干预的因素和不可干预的因素两方面,不可干预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可干预的因素有吸烟、饮酒、肥胖、久座、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以及不良的心理因素等。患者本人需要积极治疗也是这部分可干预的因素,所以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将基础疾病控制在正常状态,一般建议血压控在一百三,八十以下,血糖控制在正常。如果口服药物不能够达标,可以配合于胰岛素等联合应用,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到7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3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同时血脂要达标,同型半胱氨酸要达标,这样才能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患者自身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要低盐、低脂、高钾饮食,低盐,每天氯化钠每个人摄入量应该小于6克,每天每个人的油脂摄入量小于25克,同时要每周每天都要一小时的有氧运动,不要抽烟,不要喝酒,保持乐观心态,保证足够睡眠,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男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下,女性腰围控制在80厘米以下,这样都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中老年患者,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尤为重要。患者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根据体格检查结果选择药物进行调整,自身要保持心理健康,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语音时长 02:19

2020-03-20

55364次收听

03:04
脑中风前兆吃什么药
脑中风前兆,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先兆表现,症状可以反复地发作,一周可以发作几次或几个月发作一次,但是这些情况,往往都是中风的先兆,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有30%以上的患者,最终会出现中风。建议患者及时就诊神经内科,请医生详细的查找病因。患者可以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也就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相关药物口服。积极控制好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良好状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有氧运动,要保持乐观,保证足够睡眠,不要熬夜。
脑中风前兆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可大体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脑梗死为代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为多见。
脑中风后遗症如何治疗
脑中风这种疾病容易有后遗症,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以用西医方法和中医方法,西医治疗主要就是使用脑活素或者是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中药主要就是脑塞安胶囊、益脑宁片、安脑丸。
脑中风的前兆是什么
当患者出现脑中风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出现瘫痪等情况。而出现脑中风的前兆是有眩晕感,并且会感觉到身体当中的局部出现麻木的状态。而且在说话的时候吐字不清以及嗜睡,都是脑中风的前兆,切勿轻视。
脑中风怎么能尽早发现
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效方法叫做溶栓,需要早期来到医院,关键就是要早期发现脑中风的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口齿不清楚、口角有歪斜、胳膊腿活动不灵、走路不稳或者头晕、眩晕等症状,而且又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的一些危险因素,要警惕脑中风的发生。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医生确诊为急性的脑血管病,会给患者积极的治疗,这样康复的机会会更大。
语音时长 01:13

2018-09-21

51743次收听

中风后该怎么吃药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根据情况选择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抗高血压的药物、脑细胞代谢的药物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者是氯吡格雷;另外要用他汀类的药物,如常用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要用一些控制危险因素的药,如果有高血压,必须要吃抗高血压的药物,有糖尿病必须控制糖尿病。如果患者是缺血性卒中伴有房颤,建议尽量用抗凝的药物华法林钠或者是新型的口服抗凝剂还有其他一些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急性期的时候,可以用一些丁苯酞胶囊,胞磷胆碱胶囊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用药,中药都可以。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好,在病情稳定半年以后,如果患者的缺血风险也非常高,就跟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一样,再进行一些治疗就可以。
语音时长 01:54

2018-09-21

62724次收听

02:22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脑中风又叫做脑血管疾病。脑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的脑血管壁的病变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如出血性或者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像血脂高、血糖高、糖尿病以及心房纤颤的患者,或者是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患者,都非常容易患上脑中风;脑中风还有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比如年龄、家族史以及种族等;另外,脑中风也有一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房颤等等;还有一些饮食习惯,比如高盐饮食也会容易引起患者发生高血压,进而引起患者发生脑中风;除此之外,患者如果长期不活动或者是久坐,也会大概率出现脑中风。因此,在平时要注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01:49
如何尽早发现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者是脑血管意外。针对脑中风患者的治疗,常见的有效方法是溶栓疗法。但是,溶栓治疗需要患者早期就诊,患者需要早期发现脑中风的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口齿不清楚、口角有歪斜、胳膊腿活动不灵、走路不稳,或者是患者突然出现头晕以及眩晕等等这些症状,而且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高血脂等等的这些危险因素,那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怀疑患者是出现脑中风的发生。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地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医生确诊患者是患上急性的脑血管疾病,那患者就应该及时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疾病的相关治疗。这样,才可以帮助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好的康复。
夏天谨防脑中风
有些人认为,冷天儿才发生脑中风,热天儿没事。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夏季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可麻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为什么气温高也会发生脑中风呢?
关注脑中风症状减少瘫痪发生
脑中风病人基本上都是在大发作后被家属送到医院治疗,有的发病时间已经很久,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病人预后状态。其实,生活中稍加注意,脑中风是有先兆的,可以提早治疗,减少瘫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