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63308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在患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会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耳痛;另外,患病初期还有耳鸣、耳闷的感觉。
  1、听力减退
  分泌性中耳炎在患病早期会由于分泌物在内耳道堆积,影响听力。若婴幼儿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往往会对父母的呼唤不予理睬。
  2、耳痛
  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时,会伴随耳痛症状。若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痛症状较明显,可能是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耳痛症状不明显。
  3、耳鸣
  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时,会伴随耳鸣,耳内可能会出现噼里啪啦声、嗡嗡声、流水声等。
  4、耳闷
  由于分泌物堵塞耳道,常会有闷胀感,需反复按压耳屏,才能适当缓解耳闷感觉。

相关推荐

感觉耳朵有一层膜堵住该怎么处理
感觉耳朵有层膜堵住,我们常说的比如耳朵堵,耳朵老又觉得怎么堵住,隔了一层东西,耳朵进水都是相同的一种感觉,有几种原因。一个是耳道里边,比如外耳道里边有耵聍、脏东西,进了水以后可能会堵塞了,把他听力受影响了,就有这种异常感觉。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多的话要到医院,医院有专门的清理耳朵的器械,把它清理干净就好了。再有一部分,的确耳膜是塌陷、中耳炎,叫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由于什么?通常由于感冒、鼻炎,然后使劲擤鼻涕引起来的,一下把鼻涕这种东西从鼻咽部,从鼻部、鼻后边,一下擤到耳朵里面了。因为中耳、耳朵是由小管和鼻子后边,叫鼻咽部是通着的。如果咽部有炎症,有时候顺着小管使劲擤鼻涕,顺着小管能擤到耳朵里面,也会造成有堵的感觉,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急性中耳炎,也会造成耳朵堵的感觉。还有一部分病人神经性耳聋,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良、睡眠不好,有时候会造成急性的耳朵里边听觉习惯性缺血,造成急性的耳聋。这种耳聋刚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一种耳朵堵,耳朵堵住进水的感觉,也有可能相同感觉,但是随后会出现头晕、耳鸣这些情况。如果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提示是感应神经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因为超过1周,听神经就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神经的损伤,治疗要争分夺秒,越早越好。通过研究,1周之内的听神经的损伤,耳聋治疗疗效是非常好的。超过1周,超过1个月,治疗效果就大大的不好、大大的下降,疗效就很差了,可能会造成一些耳聋的患者永远康复不了。所以耳朵有膜堵住的感觉,耳堵的感觉要判明原因。如果2、3天,1天耳膜堵的感觉不好,能够缓解,请及时到医院去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语音时长 02:49

2021-07-09

105013次收听

小孩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小儿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者说口服粘膜促排剂,改变咽鼓管表面的张力,从而提高咽鼓管开放的张力。还可以口服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治疗和缓解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是没有效果,则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做鼓膜穿刺,或者是鼓膜切开手术。如果小孩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同时,鼻子也有鼻塞的现象,则需要进行鼻部疾病的检查。如果鼻部伴有腺体肿大或者是鼻息肉的情况,则需要结合相应的鼻部手术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语音时长 01:08

2021-01-21

91843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在鼓室置管内鼓膜处植入中耳通气管,这样可以很好地改变中耳负压,从而引出分泌物。在治疗一年后可以将鼓室置管再取出来。平时的时候要做好认真的耳部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一般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比如在坐飞机时压力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耳闷或者耳痛的情况,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耳部卫生,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防止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加重。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21

91808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可选用抗炎药物和激素药物。抗炎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这种病,但是服药期间需要多喝水,这样可避免药物副作用。激素药物能够控制炎症,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生医嘱。手术治疗包括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和鼓室探查术,手术见效快但一般不建议使用。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抗生素吗
引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很多,如果是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比如应用抗生素类混合液滴耳朵,口服抗生素抗菌消炎等;如果是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抗生素无效,就不能用抗生素。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可通过选择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目前选择药物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抗炎药物,可以选择止痛药物,也可以选择抗生素药物,或是选择抗过敏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够达到缓解的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吗
分泌性中耳炎可复发,诱因未消除,再次接触时可导致复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消除诱因,定期复查,降低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期间最多见,发病率非常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也叫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现在都统一命名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无论是急性中耳分泌性中耳炎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都差不多。分泌性中耳炎看似是一个比较小的病,但实际上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有很多,甚至于有恶性的疾病,比如成年人中的单侧的分泌中耳炎,要高度警惕鼻炎癌的发作,鼻咽部肿物,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一个及时地治疗,会继续发展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于导致鼓膜的这种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的疾病。从而破坏中耳腔内的正常的结构,导致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语音时长 02:13

2020-03-05

57089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观察鼓膜、听力检测或者是声导抗检查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要观察患者的鼓膜,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一个内陷状态,向里塌陷。同时鼓膜会呈现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或者琥珀色。正常的鼓膜是一种半透明瓷白色,当液体还不是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透过鼓膜看液平面,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如果液体非常多,鼓膜反而可能是向外膨隆。4岁以下的没法做听力检查,而听力检测是必须的检查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曲线。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能够配合,能够理解检查要求,可以加做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05

47751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儿童容易患有的疾病,会导致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耳痛等等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盐酸羟甲唑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者是中草药、补品等等的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时要控制好饮食,多加运动,增加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