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脚上起小水泡可以刺破吗
真菌感染脚上起小水泡通常不建议自行刺破。水泡是皮肤对真菌感染的防御反应,刺破可能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通常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引起,表现为足部瘙痒、脱皮或簇集性小水泡。水泡表皮能隔绝外界细菌,若完整保留可促进局部药物吸收。若水泡过大或影响行走,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无菌针具穿刺引流,但需保留泡皮覆盖创面。穿刺后需立即涂抹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极少数情况下,若水泡已自发破溃且出现红肿热痛、渗液浑浊等细菌感染征象,则需彻底清除坏死皮损。此时应由医生操作清创,并联合使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谨慎处理,避免引发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应保持足部干燥透气,避免穿密闭鞋袜。治疗期间可使用含酮康唑的药用洗剂浸泡双足,鞋袜需用紫外线或抗真菌喷雾消毒。若水泡反复发作或伴随甲板增厚,需完善真菌镜检明确病原体类型,必要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