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咬牙是因为什么原因
夜里咬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可能由心理压力、牙齿咬合异常、睡眠障碍、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
1、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高压状态会引发夜间磨牙。精神压力导致大脑在睡眠中无法完全放松,通过无意识的咀嚼肌活动释放压力。学生、职场人群等高压力群体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痛或颞下颌关节不适。
2、牙齿咬合异常
牙齿排列不齐、缺牙或修复体不合适会导致咬合关系失调。口腔在睡眠中通过磨牙尝试寻找舒适咬合位置,长期可能造成牙釉质磨损。正畸治疗或咬合板可改善这种情况,但需专业牙医评估后干预。
3、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伴随磨牙症状,缺氧刺激引发保护性咀嚼反射。此类患者多伴有打鼾、日间嗜睡等症状,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可明确诊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
4、药物因素
部分抗抑郁药如氟西汀、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可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导致睡眠中肌肉异常收缩。药物引起的磨牙通常在停药后缓解,调整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
3、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引发磨牙症状。这类疾病导致运动控制中枢异常,常伴随其他典型神经症状如震颤、运动迟缓等,需神经科专科诊治。
建议磨牙症患者日间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等缓解压力,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使用定制咬合垫可保护牙齿,但需每3-6个月更换。长期磨牙者应检查颞下颌关节功能,出现牙齿敏感、咀嚼疼痛或晨起头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口腔科。儿童磨牙多属生理性,但持续至换牙期后需干预,家长应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如睡眠呼吸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