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后活了40年感染了怎么办
心脏支架术后40年发生感染需立即就医,感染可能与手术部位、免疫状态或基础疾病有关,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源控制处理。
心脏支架术后远期感染通常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两类。局部感染多见于支架植入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表现为红肿热痛或渗液,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或慢性伤口愈合不良有关。全身感染可能由菌血症、心内膜炎等引起,伴随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感染源控制是首要措施,包括伤口清创、引流或移除感染灶。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合并脓毒血症者,可能需重症监护支持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体温和手术部位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伤口。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类、蛋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帮助提升免疫力。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出汗引发感染。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按时服用医嘱药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伤口异常时须立即就诊,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术后40年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监测感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