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药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8-09-0766414次浏览

周围血管疾病是发生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载体,人体血管的主要功能是有效的输送血液。保持血管的通畅则是完成输送血液的前提,也是完成其主要功能的前提,与中医所讲的“以通为用”理论不谋而合。因此也就有了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中医、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法。Originoo_39036_13381342_l.jpg

中医药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优势
  1、降低截肢率
  肢体血管病变的终点事件就是截肢,那么如何保肢就成为血管外科医生的工作重点。事实证明,正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动脉病变病人的截肢率。我们的近10年观察的一组资料表明,针对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截肢率为6.8~7.5%,而同期用西医方法治疗的病人其截肢率为10.1~14.5%。
  另外近年来我们收治了一些在西医医院确诊要截肢的病人,因不甘心截肢而转到了我院。对这部分病人我们的保肢率约为50%左右。与国外相关报道的20%左右的截肢率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保肢方法有着更大的优势。
  2、加快创面的愈合
  众所周知,在创面的治疗方面中医有着独到的优势。外周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创面均属难愈性创面,具有愈合困难、病情迁延、致残率高等特点。良好的外用药物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比内服药更好的疗效。
  近年来虽然西医的各种敷料、包括含各种促愈因子的药物敷料相继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创面的复杂性,很难说明哪一种敷料更好。而中药外用药物从祛腐、活血、温阳、生肌等诸方面的药物涵盖了创面变化的全过程,故而对创面的修复、愈合等方面有着姣好的临床疗效。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的干预即可以在西医手术治疗之前,也可以在术中和术后,尤其对于防止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有姣好的优势。目前中医药治疗对提高手术前病人机体的耐受性方面、术后防止再狭窄方面、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等均有相关报道。认为中医药的干预对上述问题均有姣好的作用。
  4、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是中药治疗的又一个优势所在。西医的治疗着重于阻断疾病的某一环节,是一个点的治疗。而中医的治疗在于整体调节,改变全身的失衡状态,是一个面的治疗。所以中医治疗对全身症状的改善、提高病人的生活治疗方面优于西医西药的治疗。

相关推荐

03:01
额头两侧血管突出怎么回事
一般,额头两侧是颞部,颞部的血管相对较表浅,特别是颞动脉。颞部血管的突出,多数来讲,这种情况是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在情绪恢复正常或不进行剧烈运动时,该血管突出即可缓解或消失。但是,如果再次出现哭闹或剧烈活动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的突出,这种情况应该是一种生理性的表现,无临床意义,多数情况下也无需在意。如果确实突出非常明显或有一些临床症状,如合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头部相关的一些症状,建议进行一些相应检查,如头颅的CT或头颅的核磁。
血管性溃疡的病变特点
血管性溃疡包括因动脉闭塞性疾病,造成的缺血性溃疡和因静脉回流障碍或返流性疾病造成的淤血性溃疡两大类,它们均属难愈性溃疡的范畴。无论是何种溃疡,它们共同的问题是如何使溃疡创面尽快的修复愈合。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LPAD)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由LPAD导致的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
静脉性溃疡的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即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又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难题,是由于其病程较长、愈合困难,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忽视,是因为不会即刻致残,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静脉性溃疡中医诊断为臁疮,也被人们称之为“老烂腿”。
几个信号提醒您周围血管病找上门
说起周围血管病,很多人还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有一点不明所以。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病少见,数据表明,每年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周围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
K-T综合症:我们能做啥,不能做啥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1900年,法国医师首先报道,命名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命名: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Weber氏综合征,Ollierklippel氏综合征,Trenaunay氏综合征,Parkes-Weber氏综合征,血管骨肥大综合症,骨肥大性毛细血管瘤综合征,肥大性疣状痣,肥大性血管扩张症等,主要为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