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一抓就起疙瘩是怎么回事
皮肤一抓就起疙瘩可能是由皮肤划痕症、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局部用药、避免刺激、冷敷、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1、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症属于物理性荨麻疹,轻微摩擦或抓挠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出现条索状隆起。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抓痕处红肿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或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日常需减少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2、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机体释放组胺引发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随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需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急性期可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严重过敏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3、荨麻疹
荨麻疹患者皮肤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受刺激后形成风团样皮疹。病因包括食物过敏、感染或自身免疫问题。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中央苍白隆起。治疗可选用依巴斯汀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慢性患者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潜在病因。
4、湿疹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受损,抓挠后易出现丘疹、渗出。与皮肤干燥、接触化学制剂有关,好发于四肢屈侧。建议使用尿素维E乳膏保湿,急性发作期短期涂抹卤米松乳膏。避免热水烫洗,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
5、胆碱能性荨麻疹
运动、情绪紧张导致体温上升时,乙酰胆碱分泌引发细小瘙痒性丘疹。多见于青少年,皮疹多在30分钟内自行消退。可预先服用富马酸酮替芬片预防发作,穿着透气衣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洗澡水温不超过38℃,选择无皂基沐浴产品。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若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完善过敏原检测、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未经医生指导勿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