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椎上打麻药的危害有哪些
在脊椎上打麻药椎管内麻醉可能引发头痛、神经损伤、感染、低血压、尿潴留等危害。椎管内麻醉主要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需由专业麻醉医师操作以降低风险。
1、头痛
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多因脑脊液外漏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表现为直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可缓解。可能与穿刺针型号选择不当或操作技术有关。轻度头痛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缓解,严重时需使用咖啡因苯甲酸钠注射液或硬膜外血贴治疗。建议术后保持平卧6-8小时,避免过早活动。
2、神经损伤
穿刺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罕见情况下可能因血肿压迫或化学性损伤导致。轻度损伤多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需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物理治疗。操作时需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角度,避免反复穿刺。
3、感染
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硬膜外脓肿或脑膜炎,表现为发热、颈项强直。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可降低感染概率,已发生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操作须遵循无菌原则,穿刺部位有感染者禁忌麻醉。
4、低血压
交感神经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引发血压下降,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老年或血容量不足者更易发生。术前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后及时使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升压。术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麻醉药物浓度。
5、尿潴留
骶神经阻滞影响膀胱功能,表现为排尿困难。多发生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时。可热敷下腹部或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排尿,严重者需导尿。术后应监测排尿情况,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接受椎管内麻醉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沐浴。出现下肢无力、发热或持续头痛需立即就医。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风险。麻醉后2天内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