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管理和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具体方案需根据缺损类型、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综合评估。
1、手术治疗
开胸手术是复杂先心病的核心治疗手段,适用于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结构性畸形。体外循环下可实施根治性修补,术后需监测感染和心功能。常见术式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心内缺损修补术等。
2、药物治疗
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药物用于改善心功能不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多作为术前准备或姑息疗法,需严格监测药物浓度和凝血功能。
3、介入治疗
经导管封堵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简单畸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需术后抗凝3-6个月,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
4、生活管理
限制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紫绀型患儿需避免脱水,喂养困难者可少量多餐。接种疫苗前需评估心功能状态。
5、定期随访
术后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监测残余分流和心律失常。终身随访需关注肺动脉高压、心内膜炎等远期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建立个性化随访计划,家长需掌握日常体征监测方法,记录活动耐量变化。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避免高盐饮食。术后康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潜水、竞技体育等高风险活动。出现发热、气促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