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不吃东西怎么办
宝宝发烧不吃东西可通过少量多次喂食、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水分、调整进食环境、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宝宝不吃东西可能与发热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口腔不适、食欲下降、脱水、疾病影响消化系统等因素有关。
1、少量多次喂食
发热时宝宝消化功能减弱,单次进食量减少是正常生理反应。家长可将每日食物分为6-8次喂养,每次给予1-2勺米汤、稀释果汁等流食。避免强迫进食加重胃肠负担,两餐间隔保持2-3小时。若宝宝拒绝某类食物,可暂时替换为其他营养类型。
2、选择易消化食物
优先准备大米粥、南瓜泥、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避免油腻肉类或粗粮。6月龄以上婴儿可尝试婴儿营养米粉,1岁以上幼儿可添加蒸蛋羹、软面条。食物温度建议略低于体温,过热可能加重口腔不适。西蓝花等蔬菜需研磨至无颗粒状。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家长需每半小时提供5-1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尿量应每4-6小时有一次排尿,若出现尿少、哭闹无泪需警惕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粉浓度。
4、调整进食环境
保持室温22-24℃避免过热,用餐时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让宝宝采用半坐卧位进食,餐前可用温水清洁口腔。对1岁以上幼儿可用卡通餐具吸引注意力,但避免用餐时玩耍。记录每日进食种类和量以便医生评估。
5、必要时就医
持续24小时拒食伴呕吐、腹泻或嗜睡需及时就诊。若发热超过39℃并出现口腔疱疹可能为疱疹性咽峡炎,伴随腹痛需排查急性胃肠炎。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或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严重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
发热期间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3-4次,保持宝宝衣物宽松透气,室温不宜波动过大。可准备退热贴辅助物理降温,但避免酒精擦浴。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肉泥、豆腐等优质蛋白,2-3天内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记录每日活动量和精神状态,若进食量未随体温下降改善,建议儿科门诊评估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