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化型、浅表型和纤维上皮瘤型。
结节溃疡型表现为隆起的珍珠样结节,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病情发展中央出现溃疡并形成边缘卷曲的侵蚀性溃疡。病灶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翼、眼睑等暴露部位。该类型约占基底细胞癌的60%-80%,生长缓慢但具有局部侵袭性。
色素型特征为棕黑色或蓝黑色丘疹或斑块,易被误诊为黑色素瘤。病灶表面可呈现蜡样光泽,边缘常有不规则色素沉着。这种类型在深肤色人群中更常见,约占基底细胞癌的5%-10%,需通过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
硬化型表现为淡黄色或象牙白色硬化斑块,边界不清且质地坚硬。病变常向深部浸润生长,可累及软骨和骨骼。该类型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约占基底细胞癌的5%-10%,术后需密切随访。
浅表型呈现为红色鳞屑性斑片,边缘轻微隆起伴珍珠样光泽。好发于躯干和四肢,易与银屑病或湿疹混淆。这种类型多发生于年轻患者,约占基底细胞癌的10%-15%,预后相对较好但可能多发。
纤维上皮瘤型表现为肤色或淡红色坚实结节,表面光滑呈圆顶状。常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生长缓慢且较少溃疡。该类型组织学上可见大量纤维基质,约占基底细胞癌的1%-3%,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
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长期照射,使用广谱防晒霜并穿戴防护衣物。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关注任何新发或变化的皮损,特别是暴露部位出现持续不愈的溃疡或结节。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抓挠刺激病变部位。发现可疑皮损应及时就诊皮肤科,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