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该怎么办
宝宝缺钙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遵医嘱使用钙剂、定期监测血钙等方式改善。缺钙通常由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日照缺乏、生长发育过快、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母乳或配方奶是婴儿钙的主要来源,6个月后需逐步添加含钙辅食。可选用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豆腐、芝麻酱等豆制品,西蓝花、芥菜等深绿色蔬菜。避免同时摄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以免影响钙吸收。每日奶量建议达到500-600毫升。
2、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建议出生后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可通过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补充,或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早产儿、低体重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至800国际单位。
3、增加户外活动
每日保证1-2小时日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时段,暴露面部和四肢皮肤。阴雨天可通过室内靠近窗户活动辅助补充。
4、遵医嘱使用钙剂
当饮食调整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制剂。需注意与奶制品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铁、锌等矿物质吸收。不可自行加大剂量以防便秘或肾结石。
5、定期监测血钙
需定期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水平。若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佝偻病体征,或血钙低于2.1mmol/L,应及时就医排查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继发因素。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多汗、夜惊、枕秃等早期缺钙表现,哺乳期母亲也应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摄入。避免让宝宝长期服用影响钙吸收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生长发育快速期、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3个月评估一次钙营养状况。若出现手足搐搦、喉痉挛等严重低钙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