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硬下疳、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可通过青霉素类药物规范治疗。
1、一期梅毒
感染后10-90天出现硬下疳,表现为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晰,基底清洁。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此时传染性极强,需立即就医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确诊。
2、二期梅毒
硬下疳消退后6周-6个月出现全身症状,特征为铜红色斑丘疹掌跖部多见,伴发热、咽痛、关节痛等。黏膜可见扁平湿疣,分泌物含大量螺旋体。此阶段需通过血清学试验如TPPA、RPR辅助诊断。
3、三期梅毒
感染2年以上未治疗者可进展为晚期梅毒,表现为树胶样肿、心血管梅毒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神经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此时组织破坏不可逆,但规范治疗仍可阻止病情进展。
4、青霉素治疗
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是各期梅毒首选药物,早期梅毒单次肌注即可。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片或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替代,但需延长疗程。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清滴度至转阴。
5、随访管理
治疗后第3、6、12个月需复查RPR滴度,神经梅毒需随访脑脊液指标。性伴侣必须同步筛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妊娠梅毒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感染,需在孕早、晚期各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梅毒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治疗期间禁止饮酒,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但治愈前仍需避免性接触。出现吉海反应发热、头痛等时需及时对症处理,合并HIV感染者需调整治疗方案并延长随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