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疱型手癣

水疱型手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手部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指缝出现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性小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主要有红色毛癣菌感染、须癣毛癣菌感染、絮状表皮癣菌感染、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等原因。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手癣致病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感染后会在角质层大量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水疱形成。典型表现为手掌边缘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疱壁厚不易破溃。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保持患处干燥透气。
该菌种偏好侵犯手足角质层,其分泌的角蛋白酶会分解皮肤蛋白形成水疱。特征为指缝处出现瘙痒性半透明水疱,破溃后形成领圈状脱屑。建议使用环吡酮胺乳膏、酮康唑洗剂等药物,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患者接触过的毛巾需煮沸消毒,不与家人混用指甲剪等物品。
此类真菌易在潮湿环境滋生,常见于长期接触水的工作人群。水疱多发生于手掌大鱼际区域,伴有明显脱皮现象。治疗可选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同时建议工作时佩戴棉质手套吸汗,下班后及时清洁并擦干双手。
接触被污染的健身房器械、公共浴室地板等可能感染癣菌。潜伏期约1-2周后出现针尖大小水疱,逐渐融合成片。除使用克霉唑溶液、硝酸益康唑喷雾剂外,应避免赤足行走于公共场所。家庭成员有足癣者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更易发生顽固性水疱型手癣。临床表现可为水疱反复发作并伴有脓疱。除规范使用卢立康唑乳膏等药物外,需控制基础疾病,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水疱型手癣患者日常应选择吸汗透气的纯棉手套,避免使用橡胶或塑料材质手套加重闷热。洗手后需完全擦干指缝水分,可涂抹尿素维E乳膏保持皮肤屏障功能。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富含锌的海产品和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等。治疗期间不与家人共用洗脸盆、拖鞋等物品,换洗衣物需60℃以上热水烫洗。若水疱破溃出现红肿热痛,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