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滴完药水后怎么清理耳朵
中耳炎滴完药水后清理耳朵需避免自行掏挖,可用无菌棉球轻柔吸附外耳道残留药液。正确清理方法主要有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定期复查等。
1、保持干燥
滴药后可将头部倾斜使患耳朝下,用无菌棉球置于外耳道口吸附流出药液,避免药液积聚。棉球需每2-3小时更换,持续1-2天。切勿使用棉签深入耳道,以免损伤鼓膜或推入分泌物。
2、避免进水
清理后48小时内禁止游泳、洗头时进水,洗澡可用防水耳塞或涂凡士林的棉球遮挡外耳道。水分进入可能稀释药效或引发细菌感染,加重中耳炎症状如耳痛、流脓等。
3、勿掏挖耳道
滴药后耳道分泌物可能增多,但禁止用挖耳勺、发卡等工具清理。强行掏挖易划伤外耳道皮肤,导致继发感染或鼓膜穿孔。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抑制炎症。
4、观察分泌物
正常药液残留为清亮或微浑浊液体,若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血性液体或持续耳痛,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或鼓膜损伤,需及时就医进行耳内镜检查和脓液培养。
5、定期复查
急性中耳炎患者需在用药3-5天后复诊,评估鼓膜愈合情况。慢性中耳炎应每1-2周复查听力检测与耳道清洁,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引流积液。
日常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防止炎症扩散至鼻窦或内耳。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发热、眩晕或听力骤降,应立即至耳鼻喉科急诊处理。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用药并避免患儿抓挠耳朵,婴幼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以防呛奶加重中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