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是怎么一回事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能由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不稳、局部炎症反应、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椎牵引、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椎动脉受压
颈椎退变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常伴随转头时眩晕加重、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等改善循环药物,配合颈椎制动减少压迫。
2、交感神经刺激
颈椎病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丛,引发血管痉挛性头晕。多伴有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建议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同时避免长时间低头等诱因。
3、颈椎不稳
颈椎间盘突出或韧带松弛导致关节异常活动,刺激周围神经血管。典型表现为体位变动时突发眩晕。需通过颈托固定稳定颈椎,严重者需行颈椎融合术。
4、局部炎症反应
颈椎周围软组织炎症释放炎性介质,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常见于急性发作期,可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消炎镇痛,辅以超短波物理治疗。
5、脑供血不足
长期颈椎病变导致慢性脑血流灌注减少。表现为持续性头昏伴记忆力下降。需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并加强有氧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日常应保持颈椎中立位,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周进行3-4次颈椎操锻炼,重点加强颈深屈肌训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若头晕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警示症状,须及时至神经内科或脊柱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