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血压会有哪些危害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肥大、脑卒中、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等危害。高血压若未及时控制,会持续损伤靶器官功能。
1、心脏肥大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初期表现为胸闷气短,后期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心电图,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
2、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长期承受高压易破裂或形成血栓。突发剧烈头痛、肢体麻木是典型征兆,需紧急就医。预防性用药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
3、肾功能衰竭
肾小球内高压会破坏过滤功能,早期出现夜尿增多,晚期可能需透析治疗。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损伤,常用药物有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
4、视网膜病变
眼底动脉硬化会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定期眼底检查至关重要。控制血压可延缓进展,严重时需激光治疗。
5、动脉硬化
血管内皮持续受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风险。颈动脉超声能评估硬化程度,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改善血管状态。
高血压患者需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波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时需强化综合管理。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