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检查方法
胆囊炎可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胆囊功能检查、内镜检查等方法诊断。胆囊炎是胆囊壁的炎症反应,多由胆结石、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右上腹可发现墨菲征阳性,即按压胆囊区时患者因疼痛出现屏气现象。体格检查还包括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评估腹部肌肉紧张度等体征。这些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胆囊炎症程度。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肝功能检查中胆红素和转氨酶可能轻度升高,若显著升高需警惕胆总管梗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首选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胆结石等特征性改变。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炎症浸润和并发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评估胆管系统病变,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
4、胆囊功能检查
肝胆动态显像通过追踪放射性核素排泄评估胆囊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术可观察胆囊充盈和排空情况,但因检查时间长已较少使用。这些功能检查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内镜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可直接观察胆管系统并取出胆总管结石。超声内镜对微小胆结石和胆囊息肉分辨率高。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确诊胆囊炎后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静脉补液,慢性胆囊炎患者可少量多餐。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情况,若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需考虑胆囊切除术。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胆囊炎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