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呼吸机插管
呼吸机插管通常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气道保护需求或全身麻醉等情况。主要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症肺炎、心脏骤停复苏后、重大手术后等情形。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因肺泡损伤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氧疗无法维持血氧饱和度时需插管连接呼吸机。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肺部湿啰音,可能与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配合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同时针对原发病因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意识障碍或呼吸肌疲劳时需插管。典型症状包括喘息加重、咳痰困难、二氧化碳潴留相关头痛,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机械通气需注意避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可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和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治疗。
3、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患者出现多叶肺浸润伴脓毒症休克或氧合指数低于150mmHg时需插管。常见高热、咳脓痰、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病原体可能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病毒。除呼吸支持外,需早期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4、心脏骤停复苏后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若存在昏迷或呼吸微弱,需插管维持通气并避免误吸。这类患者多伴有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表现为瞳孔散大、肌张力消失。治疗需维持目标体温管理,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循环,同时进行脑保护。
5、重大手术后
开胸手术、器官移植等大型术后患者常需保留气管插管转入ICU继续机械通气。手术创伤导致呼吸肌功能暂时受限,可能出现低体温、引流液异常等情况。术后管理需平衡镇痛与呼吸驱动,使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控制疼痛,逐步过渡到自主呼吸。
呼吸机插管属于有创生命支持手段,患者需加强气道湿化护理,定期进行气囊压力监测。床头应保持30-45度抬高预防误吸,口腔护理每日至少4次。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呼吸机报警信息,避免擅自调节参数。脱机过程须严格评估咳嗽反射、氧合指数等指标,逐步改用无创通气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