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定义是什么呢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种类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等都是常见诱因。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或CT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手段。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需避免久坐久站,术后患者应尽早活动下肢,高风险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日常注意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规范抗凝治疗3-6个月,严重病例可能需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或行溶栓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出血倾向,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