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得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可能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吸入含菌飞沫、免疫力低下等。
肺结核的传播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当其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在空气中可悬浮数小时,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偶尔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黏膜感染。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矽肺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营养不良人群。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毒力和宿主免疫力。约5-10%的感染者会在数月至数年内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发病风险因素包括HIV感染、糖尿病、吸烟、酗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发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
预防肺结核需注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实现。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确诊肺结核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规范治疗,避免产生耐药性。患者咳嗽时应掩住口鼻,痰液需消毒处理,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