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洞里长了息肉怎么办
牙洞里长了息肉通常需要根据息肉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牙洞息肉可能与龋齿未及时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不良修复体刺激、牙周组织增生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根管治疗、息肉切除术、激光治疗、药物消炎、调整修复体等方式处理。
1. 根管治疗
龋齿或牙髓坏死导致的息肉需先清除感染源。通过根管清理消毒消除炎症,配合氢氧化钙糊剂等根管填充材料控制感染。治疗后可缓解息肉增生,但已形成的纤维性息肉需手术辅助切除。
2. 息肉切除术
对长期存在的纤维型息肉或体积超过3毫米的增生组织,需采用牙龈成形术或电刀切除。手术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除后可能需配合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避免食物刺激影响愈合。
3. 激光治疗
适用于血管丰富的炎性息肉,通过铒激光或二氧化碳激光精准汽化病变组织。激光能同步止血并减少术后肿胀,但需评估是否伴有根尖病变,必要时联合根管治疗。
4. 药物消炎
急性炎症期可短期使用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或局部涂抹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减轻充血。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无法消除已形成的息肉组织。
5. 修复体调整
不良修复体边缘刺激引起的息肉需重新制作牙冠或充填体,消除机械摩擦。修复体边缘应光滑无悬突,与牙龈保持0.5-1毫米生理间隙,防止持续刺激导致组织异常增生。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患处周围,避免过硬食物摩擦息肉。术后1周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若息肉反复发作或伴有明显出血、疼痛,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牙龈瘤等病理改变,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