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由龋齿、牙髓坏死或根管治疗失败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咬合痛、牙龈肿胀或瘘管形成。
1、病因机制
慢性根尖周炎多因细菌感染导致。龋齿未及时治疗可引发牙髓炎,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牙外伤或修复体边缘渗漏也可能破坏根尖屏障。长期慢性刺激会引发根尖区肉芽肿或囊肿,部分病例伴随颌骨骨质破坏。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如普氏菌、卟啉单胞菌等。
2、典型症状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咀嚼不适,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钝痛。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伴牙龈红肿,部分患者可见根尖区黏膜瘘管,按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患牙常有深龋或充填体,冷热测试无反应,叩诊呈阳性。X线片显示根尖周透射影,边缘可能模糊或清晰。
3、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评估可确诊。牙髓活力测试判断牙髓状态,叩诊和扪诊评估炎症范围。根尖片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锥形束CT可三维观察病变形态。需与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等鉴别。细菌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选择。
4、治疗措施
根管治疗是主要方法,包括去除感染牙髓、根管预备消毒及严密充填。顽固性病例需配合根尖切除术或意向再植术。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控制感染。形成囊肿或大面积骨缺损时需联合根尖刮治术,严重者考虑拔牙后种植修复。
5、预防护理
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避免发展为根尖周炎。根管治疗后建议全冠修复防止牙折裂。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复发风险。出现咬合异常或牙龈肿胀应及时就诊。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慢性根尖周炎的关键。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应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若发现牙龈反复肿胀或牙齿变色,需警惕根尖周炎复发可能,尽早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建议治疗前评估全身状况。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根尖周炎是怎样造成的
- 2 什么是根尖周炎
- 3 根尖周炎怎么引起的
- 4 根尖周炎什么引起的
- 5 根尖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 6 怎么引起根尖周炎
- 7 根尖周炎是什么
- 8 根尖周炎是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