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疱疹如何治疗
小儿口腔疱疹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降温、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小儿口腔疱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损伤、接触传播、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轻柔清洁口腔,每日重复进行3-4次,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牙膏或牙刷,可选择软毛牙刷或纱布蘸取温水擦拭。清洁后可用无菌棉签涂抹少量蜂蜜缓解疼痛,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药物直接作用于疱疹部位。利多卡因凝胶可短期缓解疼痛,但须严格按医嘱使用频次。用药前需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喷药后30分钟内禁食禁水。
3、口服药物
病毒性疱疹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发热超过38.5℃可临时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但须间隔6小时以上使用。
4、物理降温
体温在37.5-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后颈,每4小时更换一次。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降温,避免寒战加重病情。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
5、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羹,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常温椰子水或稀释后的苹果汁。发病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恢复期逐步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香蕉、燕麦。
家长需每日检查儿童口腔黏膜变化,疱疹破溃后更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患病期间隔离患儿餐具玩具,使用56℃以上热水消毒。若出现拒食超过24小时、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避免过量摄入甜食延缓愈合。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夜间可抬高枕头减少唾液积聚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