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梗阻怎么治
新生儿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灌肠通便、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由先天性畸形、胎粪堵塞、肠扭转、肠套叠、感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处理。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腹胀,避免呕吐物误吸。需持续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该措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肠梗阻初期处理,尤其对高位梗阻效果显著。
2、静脉营养支持
采用全肠外营养提供热量和氨基酸,维持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营养液需包含葡萄糖、脂肪乳、复合维生素等成分,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适用于需要长期禁食的完全性梗阻病例。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抗生素。胎粪性梗阻可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灌肠溶解胎粪。肠痉挛患儿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症状。
4、灌肠通便
采用温生理盐水或造影剂进行低压灌肠,对胎粪性梗阻和低位不完全性梗阻有效。操作需使用专用新生儿灌肠导管,压力不超过60cmH2O,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进行造影剂灌肠明确梗阻部位。
5、手术治疗
肠旋转不良需行Ladd手术复位固定,肠闭锁需切除病变肠段吻合,肠套叠可尝试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急诊手术指征包括肠穿孔、腹膜炎、血便伴休克等,需新生儿外科团队协作完成。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腹胀程度、呕吐频率及粪便排出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恢复喂养时应从少量糖水开始逐步过渡到母乳或深度水解配方奶,避免高渗食物。定期随访腹部超声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先天性畸形患儿需长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出现拒奶、哭闹不安、腹壁发红等表现需立即返院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