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炎的症状及如何治疗
胸肌炎的症状主要有胸肌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肌肉无力及发热等,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胸肌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免疫异常、代谢紊乱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1、胸肌疼痛
胸肌炎患者常出现胸骨周围或乳房下方持续性钝痛,按压时加重,可能伴随肌肉痉挛。疼痛在手臂上举、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若疼痛剧烈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2、活动受限
因炎症导致胸肌僵硬,患者可能出现穿衣、梳头等上肢活动困难。急性期建议制动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肩关节钟摆运动等低强度康复训练。若合并肩周炎,可联合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
3、局部肿胀
炎症反应可能引起胸肌区域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触诊有硬结感。早期可冰敷减轻水肿,慢性期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化脓性胸肌炎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抗感染。
4、肌肉无力
长期炎症会导致肌纤维退化,表现为持物无力、推门困难等功能障碍。需补充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配合电刺激疗法维持肌肉张力。自身免疫性肌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病情。
5、发热
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肌炎可能伴随38℃以上高热,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外,严重者需住院静脉滴注注射用青霉素钠。结核性胸肌炎需联合异烟肼片规范抗痨治疗。
胸肌炎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扩胸运动,睡眠时保持患侧肢体放松体位。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鳕鱼等促进肌肉修复,适量补充猕猴桃、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恢复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每周3次不超过30分钟。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须立即至骨科或胸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