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褐斑的简单去除方法

53737次浏览

黄褐斑可通过防晒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化学剥脱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黄褐斑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皮肤炎症、药物刺激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对称性褐色斑片。

1、防晒护理

严格防晒是改善黄褐斑的基础措施。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导致色素沉着加重。建议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霜,外出时配合遮阳帽或遮阳伞。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强烈时段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日常可使用含维生素C、烟酰胺等成分的护肤品帮助淡化色斑。

2、外用药物

氢醌乳膏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常用浓度为2%-4%。熊果苷乳膏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发挥作用,刺激性较小。氨甲环酸精华能阻断黑色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信号传导,需持续使用3-6个月见效。使用前应做皮肤测试,避免出现红斑、脱屑等不良反应。

3、口服药物

维生素C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黑色素生成。谷胱甘肽片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改善色素沉着。中药制剂如景天祛斑胶囊含红花、当归等成分,可调节气血运行。口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及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4、化学剥脱术

果酸换肤使用20%-70%浓度的果酸溶液,能促进角质层脱落加速表皮更新。水杨酸换肤具有抗炎和剥脱双重作用,适合伴有炎症的黄褐斑。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紧绷感,需加强保湿修复。术后需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着反弹。

5、激光治疗

调Q开关激光能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常用波长包括532nm、694nm和1064nm。强脉冲光通过光热作用分解色素,需多次治疗才能见效。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减退,需配合修复类护肤品。激光治疗需间隔1-2个月进行,治疗期间仍需坚持药物维持。

黄褐斑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以及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等。坚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面部汗液。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建议每3个月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皮肤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茄子皮去斑是真的吗
茄子皮去斑的效果缺乏科学依据,目前尚无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皮肤色斑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皮肤老化等因素有关,建议通过正规医疗手段改善。茄子皮含有少量花青素和维生素E等成分,理论上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直接外敷难...
01:04
黄褐斑是雀斑吗
黄褐斑一般不是雀斑,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出现在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斑,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妊娠等原因有关,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病程缓慢,容易复发。而雀斑是以面部斑点为主要表现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遗传倾向,日晒可诱发和加重该疾病,好发于女性,在儿童期即可发病。因此,黄褐斑通常不是雀斑。如果患有雀斑或者患有黄褐斑,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能够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更新。日常生活中,建议做好防晒工作,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还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00:59
黄褐斑可以治好吗
黄褐斑一般难以完全治好,但是可采用合适的方法淡化黄褐斑。若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黄褐斑可能与遗传、黑素颗粒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主要为皮肤色素沉着,呈对称分布,其好发部位为前额、上唇、鼻部、颧骨等,部分患者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皮损。黄褐斑通常难以完全治好,但是有黄褐斑的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壬二酸乳膏、调经祛斑胶囊等药物淡化黄褐斑,平时还可以擦拭有祛斑作用的护肤品,均有辅助祛斑的效果。在外出时要注意防晒,避免日光照射,以免增大黄褐斑的面积,损伤皮肤。要注意皮肤的补水工作,避免熬夜以及过度劳累。
眼角长黄褐斑怎么办
如果眼角部位长了黄褐斑,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如日晒防治膏、维A酸乳膏等;还有口服药物治疗,通常口服西药,也可选择性使用中药汤药进行口服治疗;另外还有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在早期可以使用日晒防治膏外涂进行治疗,因为这种药膏能够淡化色斑,同时也能起到防晒作用,从而减轻出现黄褐斑的可能性。另外,可以适当采用药膏进行外涂,减轻色素。药膏的使用可以选择氢醌霜或者壬二酸等治疗。使用时,如果有皮肤炎症性反应,说明有过敏,这时需要及时停止。也可以使用物理治疗办法祛除。目前可以采用调Q激光或者红宝石激光治疗,也可以采用强脉冲激光治疗,或者采用皮秒激光治疗。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医生辨诊以后进行相应针对性治疗。口服药物如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以口服谷胱甘肽等治疗。也可以通过中医办法调理。在中医中药方法进行调理时,可以根据具体临床证型。
语音时长 02:06

2020-02-14

59759次收听

蝴蝶斑是怎么形成的
蝴蝶斑形成的具体原因不是非常明确,如肝脏或者肾脏疾病,造成脸部产生蝴蝶型色斑。蝴蝶斑在临床上又称为黄褐斑,因为主要位于患者脸颊部位两侧,形成类似于蝴蝶状外观,所以俗称为蝴蝶斑。大多见于女性,特别是女性雌性激素水平过高,导致色斑产生。有人在妊娠期间出现色斑,一般在妊娠三到五个月左右开始长斑。有人长期口服避孕药或者月经紊乱,导致色斑产生。当然也有患者是生殖系统产生疾病、结核或者癌症,以及慢性乙醇中毒等,都可能导致色斑产生。患者日光照射,促进色斑形成和蔓延。也有男性患者发生,但是男性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黄褐斑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脸颊部位,而且发生在全部,可累及到眶周以及前额,有时发生在上唇、鼻子部位,都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色斑。但随着季节转换,颜色也有变化。
语音时长 02:08

2020-02-14

57160次收听

01:34
眼睛周围长斑怎么办
眼睛周围长斑可以采用激光,药膏的方式进行治疗。眼睛周围皮肤较薄,长斑不容易祛除。这时可以选择用激光进行治疗。选择激光治疗时,最好选择轻微的超脉冲激光,皮秒激光等,因为这种激光类型更适合严重经周围的皮肤。同时,接受激光治疗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另外,眼睛周围的斑如果是黄褐斑,就需要专门的药膏进行处理,建议使用氢醌霜,壬二酸软膏。
鼻子上长黄褐斑的原因
鼻子上长黄褐斑常见有两种原因,内分泌失调和遗传。黄褐斑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病,黄褐斑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的部位,但是一般以面部居多,可以采取激光美容技术来进行治疗。激光能够有效祛除黑色素,对正常皮肤没有损伤,治疗以后不留疤痕,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美容科就诊。要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可以多吃一些可以祛斑的食物,适当的使用一些祛斑产品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鼻子上长了黄褐斑首先要通过饮食调节,注意日常饮食。多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柠檬、鲜枣、芝麻、核桃、薏米、花生米、瘦肉、蛋类等。维生素C起到抑制代谢废物转化成有色物质的作用,进一步减少黑色素的产生;维生素能促进血液循环,蛋白质可促进皮肤生理功能。少食油腻、辛辣、粘带食品,忌烟酒,不饮用过浓的咖啡。
语音时长 01:35

2020-01-07

65083次收听

黄褐斑如何预防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斑,好发于面颊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相对少见。黄褐斑的预防需要依据黄褐斑产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首先尽量少接触紫外线,紫外线是黄褐斑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紫外线,外出的时候戴帽子、打遮阳伞、戴眼镜或者涂防晒霜,这些都可以减少黄褐斑的产生。另外一些食物不能吃,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光敏性的食物、过敏性的药物也不要吃。而且不吃避孕药,尽量早一点到医院皮肤科或者内科就诊,找出身体内部的其他慢性疾病,如肝病、结核、肿瘤等。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利于黄褐斑的慢慢消退。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这些食物有利于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色素排出的作用,可以减轻黄褐斑。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13

61023次收听

怎么治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皮肤颧颊两侧的一些黄色或者是深褐色的斑点,一般会呈对称性分布在,主要发病人群是一些青年或者是中年的女性。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积极进行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调养治疗三种方法来帮助改善。
黄褐斑吃什么中药
黄褐斑的出现,是可以通过服用中药这种办法来达到很好的祛斑效果的。不过,中药讲究对症治疗,所以不同类型的患者,所服用的重要也是不同的。黄褐斑患者可以划分为肾亏型以及气郁型黄褐斑,两者需要服用不用的中药。
怎样淡化黄褐斑
由于女性的生理因素达到一定年龄,身体内的黑色素会在脸上形成大量的斑点,一旦脸上充满黄褐斑,即使有完美的身体,仍会使女性失去自信。有很多方法可以淡化黄褐斑,可以选择使用激光方法,也可以自己制作面膜,每天饮用一杯番茄汁,日常多补充水分等等。
01:24
男人也会长黄褐斑吗
男人会长黄褐斑,但是发病率低。男同志长黄褐斑不像女性,女同志长黄褐斑的主要原因是日晒,化妆品使用不当,皮肤屏障的破坏,妇科疾病等等有关。男同志长黄褐斑主要是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不注意防晒导致皮肤局部激素沉积,导致黄褐斑的生存。
01:34
强脉冲光可以治疗黄褐斑吗
强脉冲光不可以治疗黄褐斑。强脉冲光是一个能量很强的光源,因为强脉冲光的能量很高,黄褐斑的黑色素细胞是一种活化状态,这种能量太强的光照射以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加重和诱发黄褐斑。因此不能用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
女性长黄褐斑跟什么疾病相关
女性长黄褐斑最常见的有妊娠、遗传、日晒、皮肤屏障的破坏,化妆品的使用不当以及系统性疾病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的疾病、还有常见的妇科的炎症、肿瘤、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语音时长 01:02

2018-08-16

6377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