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心脏杂音、皮肤瘀点、脾肿大、栓塞表现等。急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心内膜引起的炎症反应,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急性心内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伴有寒战和出汗。发热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所致。患者可能感到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需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体。
2、心脏杂音
心脏听诊可发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多由瓣膜损害引起。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最常受累,杂音特点与受累瓣膜相关。瓣膜损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明确瓣膜病变程度。
3、皮肤瘀点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多见于结膜、口腔黏膜和四肢末端。瘀点是由于微小血管栓塞或血管炎所致,压之不褪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奥斯勒结节,为指趾末端痛性小结节。这些体征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4、脾肿大
脾脏肿大是急性心内膜炎的常见体征,约三分之二患者可触及脾脏。脾肿大是由于病原体持续刺激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所致。脾肿大可能伴有左上腹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脾梗死。腹部超声可评估脾脏大小和结构。
5、栓塞表现
赘生物脱落可引起全身各部位栓塞,脑栓塞最常见,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他栓塞部位包括肺、肾、脾和四肢动脉。栓塞是急性心内膜炎的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处理。抗凝治疗可降低栓塞风险。
急性心内膜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心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