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怎么进行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阶段及个体差异制定计划,主要包括早期关节活动训练、中期肌力恢复训练、后期功能强化训练三个阶段。
早期关节活动训练通常在骨折固定后1-2周开始,以未固定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主,如手指骨折时可进行腕关节屈伸练习,膝关节骨折时进行踝泵运动。此阶段需避免牵拉骨折部位,动作幅度控制在无痛范围内,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中期肌力恢复训练多在骨折后3-6周开展,重点针对骨折邻近肌群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股骨骨折时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前臂骨折时做握力球挤压。训练强度以肌肉轻微酸胀为度,每次维持5-10秒,间歇10秒后重复8-12次,逐步增加至每日20-30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骨痂形成。
后期功能强化训练适用于骨折临床愈合后,通常为伤后6-12周,通过抗阻运动和协调性训练恢复肢体功能。上肢骨折可采用弹力带训练肩关节外展,下肢骨折使用平衡垫进行步态矫正。训练需从低负荷开始,每周递增10%-15%强度,配合热敷缓解训练后肌肉紧张,6-8周后可逐步过渡到正常活动。
康复训练期间应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的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若训练中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度减小或异常响声,须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康复后期可结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全身协调性,但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调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