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环全过程是怎么的
细菌性阴道炎除白带常规检查外,通常还需进行阴道pH值检测、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阴道微生态评估及细菌培养等检测。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表现为白带异常、异味等症状,需通过综合检测明确诊断。
1、阴道pH值检测
正常阴道pH值为3.8-4.5,细菌性阴道炎患者pH值常超过4.5。检测时将pH试纸置于阴道后穹窿处取样,若结果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厌氧菌过度繁殖。该检查操作简便,可与其他项目同步进行,但需避开月经期或阴道用药后24小时内检测。
2、胺试验
取少量阴道分泌物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若释放出鱼腥味即为阳性,提示细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增多。该试验对细菌性阴道炎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患者可能因近期冲洗阴道导致假阴性。
3、线索细胞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中是否存有边缘模糊的上皮细胞,其表面附着大量短杆菌即为线索细胞。该指标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依据,检出率超过20%即有临床意义。检查前48小时应避免性生活或阴道用药。
4、阴道微生态评估
采用基因检测或特殊染色技术分析阴道菌群构成,可明确乳酸杆菌减少及加德纳菌等致病菌比例。该检查能全面反映微生态失衡程度,对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尤为重要。采样时需使用专用无菌拭子避免污染。
5、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顽固性感染或合并并发症者,需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具体病原体,并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常见培养对象包括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但需注意阴道正常菌群也可能在培养基中生长,需由专业微生物室鉴别。
确诊细菌性阴道炎后,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香皂或洗液过度清洁会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若出现外阴瘙痒加重或分泌物颜色改变,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所有检查均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不建议自行购买检测试纸筛查。